1 / 32
文档名称:

小学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doc

格式:doc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doc

上传人:hnet653 2015/1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19).
2、[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2).
3、[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
4、袁桂林、[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
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
6、[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7、[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主要内容
第一编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
第二编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第三编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四编教育科研成果的分析与表述
第一编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界说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二)教育科学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径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一)教育价值研究与教育事实研究
(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直觉观察时期(古希腊时期——16世纪)
(二)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三)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20世纪50年代)
(四)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
二、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教育研究的特征
1、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
2、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
3、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脱节
4、思维方式整体直观、整齐划一
(二)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
1、教育科学研究主体不断扩大
2、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3、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更切合实际需求
4、研究视角和方法多元化
(三)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
1、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元化、跨学科研究方法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2、定性与定量综合研究不够
3、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然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科学的实证性研究有待加强
4、不善于吸收和利用其他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生态化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
1、教育研究方式出现多类型化趋势
2、研究工具使用的多样化
3、教育科学研究中重视多变量设计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跨文化趋势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现代化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也称价值中立性原则,要求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排除因研究者自身价值观、好恶、愿望等各种主观因素所致偏差的影响,力求了解事实真相。
二、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具有高度的创造性。无论是研究课题,还是研究的视角、采用的方法、得到的结论,都应当是新颖的、前人未曾获得的新发现。具体包括:
(1)选题要新颖,富有创意。
(2)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应具有创新性,不同于前人。
(3)研究的结论应是前人未曾获得的新发现。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从客观现实及其实际需要出发,在客观现象的复杂联系中,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得出符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以此作为相关领域实践活动的指南,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检验、修正、完善已有的认识。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以揭示问题的本质;

四、伦理原则
伦理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尊重研究对象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必须承担保护研究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必须保证研究结果被合法、正当地加以利用。
(一)评估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

,能否在短时间内予以消除。
,而非反对某个人、某些人。
,是否已经为保护研究对象采取了特别的措施。
(二)充分认识并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