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7/21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格尔木市中山路小学蒲春慧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互助作用,在读、听、看中体会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 教法与学法教法、学法指导: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互助作用,在读、听、看中体会意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古诗就像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秀的诗作就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望天门山》。(板书课题)二、分析题意、介绍诗人1、师:“望”是什么意思?生:看,在远处看。师:望天门山是什么意思?生:站在远处看天门山。2、李白简介三、初读古诗,初悟诗意师:下面同学们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清爽,读通顺。(1)矫正字音:中断、楚江、至此、青山、孤帆;(2)指读古诗过渡句:古人作诗讲究有板有眼、有韵律,所以我们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3)出示幻灯片,指导按节奏朗读。四、绘画想象,感悟诗境1、生汇报写景词语。(师板书)2、请同学们想象画面读古诗。3、一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和大家分享画面。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诗中哪一句写到了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师:第一句作者望出了什么?(板书:天门断,楚江开)传说中这天门山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谁来读出这种劈开的气势,劈开后形成了天门山,像门户一样。指名读。这把利剑是什么?楚江(课下注释)介绍楚江: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齐读。5、天门山的气势出来了,那水又是怎样的水呢?(出示第二句)出示幻灯片,指读第二句。师:第二句作者望出了什么?(碧水回)生:望到碧水流到天门山,有转变了方向。师:为什么会转变方向,水流的不是很有气势吗?谁有如此大的能耐让汹涌澎湃的楚江水“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解释回:浩荡而来的楚江水自西向东涌入天门山,遇到了山的阻挡,不得不改变方向,折向北而流,“回”字就是回转,改变方向。天门山硬生生地让浩荡的长江水改变了方向,这样的气势谁来读?指名读。水是浩荡的长江水,山是险峻的天门山,山水在暗暗较量,读好这个回字,齐读。6、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山水互相作用,形成了这样的壮景。(幻灯片出示一、二句)齐读。过渡: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幻灯片出示三、四句)指名读。师:作者此时的心情怎么样?生:高兴,喜悦。师:为什么高兴?生:因为诗人陶醉在美丽的山水之中了。师:你知道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汇报:生:小船上。通过“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我们知道的。“相对出”应该是两岸的青山变得越来越清晰,是因为诗人坐着小船,越来越靠近天门山。师:“出”是什么意思?生:突出,也就是天门山由原来的看不见,变得越来越清晰。师:这个“出”字用得出神入化,把原本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师: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又出现了什么画面。(板书孤帆来,红日,板画或贴图孤帆、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