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7
文档名称:

第八章(修正后).ppt

格式:ppt   大小:4,700KB   页数:10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八章(修正后).ppt

上传人:q1188830 2019/7/22 文件大小:4.5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八章(修正后).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教学导航课堂教学课后小结课堂练****课后作业主要内容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客观条件:1、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2、苏联模式的示范效应。3、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计划经济体制能够较顺利运行。主观条件: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1、我国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客观条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认为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三方个面。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即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以此来弥补所有制过分单一、忽视市场机制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不足。2、中国对计划经济的反思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阶段:由“限制论”到“补充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1982年),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第二阶段:由“补充论”到“结合论”从十二大到十三大(1987年),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第三阶段:由“结合论”到“基础论”从十三大到十五大(1997年),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79年,邓小平提出,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不搞市场经济,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