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学时候曾学过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今做教师工作快十五年了,每带走一届学生都会有很多收获,也有不少的困惑。读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感觉今天的教师更应该是学生完美灵魂的塑造者。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用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书中开始他就提出一个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原因?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这对于我们小学的学生来讲更有现实意义。我们面对的是幼小鲜活的的学生,他们不但在学习上有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在生活上也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苏霍姆林斯基的“差生”教育观对我们成功转变“差生”具有指导和借鉴价值。要树立正确的“差生”教育理念,了解分析形成“差生”的原因,最重要的要对“差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书中他提出“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个建议,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课题活动等,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多东西还没来得及反思就过去了。这就要求我们要好好规划自己的时间,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样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书中他给了我们一条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终于明白学校为什么要花钱给老师提供读书的机会,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精力来抓老师的阅读量。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赢得学校的发展。这种对个人和学校的发展都有利的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我们的艰苦付出,一定会迎来明天学校的腾飞!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好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常读常新。我想,当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遇到困惑时,我还会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