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ppt

格式:ppt   大小:8,613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ppt

上传人:2072510724 2019/7/22 文件大小:8.4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234最佳浆骨比配合比设计方法MehtaPK和AitcinPC基于该方法是在现有HPC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主要的配合比设计参数作出一些假设,从而得到试拌用的第一盘配料的配合比。其主要假设有:一、水泥浆与骨料的体积比为35∶65。二、用水量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取不同的设定值。三、假定含气量,再根据用水量和水泥浆体积,算出水泥用量。四、近似假设水泥与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硅灰及矿渣等)的体积比为75∶25,复合双掺时,硅灰与粉煤灰或矿渣的体积各为10%,15%;五、粗细骨料体积比设为60∶40;六、高效减水剂的掺量设为1%。由于这种方法中有许多假设,所以第一盘配料经计算出的配合比仅能起引导作用,为了获得正确的配合比,尚需进行大量的试验。1英国的DomonePLJ等基于最大密实度理论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一、使集料所占据的相对体积尽可能地多,集料颗粒之间的空隙由具有一定水胶比的浆体填充。二、浆体的水胶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确定。但是如果浆体仅仅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则混凝土拌和物将不能流动,必须使浆体有一定的富裕,以对集料起润滑作用。三、此外还要考虑细集料颗粒的表面积效应,使实际使用的最优砂率小于集料颗粒堆积最密实时的砂率。“最大密实度理论”可使混凝土在具有良好工作性的前提下胶结浆体的含量达到最小,以降低混凝土工作度的经时损失、水化热、收缩、徐变以及碱一集料应的可能性。1法国路桥实验中心基于Feret公式和Farris模型建议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一、混凝土的强度可用Feret公式通过有限的配合比参数进行预测;按照Farris模型,认为混凝土是砂、石、水泥三类固相颗粒形成的复合悬浮液体,混凝土的工作性与拌合物的粘性密切相关。二、根据上述理论,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作以下三项假设:有一定组成的混凝土强度主要受浆体性质的控制;不含砂、石的浆体可有最高的强度;当混凝土集料的组成一定时,拌和物的工作性取决于浆体的体积和浆体的流动性;三、满足一定的强度及工作性要求时,需要浆体体积最小的砂率为最优砂率;对于等体积、等粘度、不同组成的浆体,最优砂率相同。基于以上假设,大部分试验就可用模型材料进行,即用砂浆进行力学试验,用浆体进行流变试验。这样可大大减少试验的工作量。1全计算法陈建奎基于Mehta和Aitcin教授的观点和混凝土材料组成的四项假定:一、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包括固、气、液相)具有体积加和性;二、石子的空隙由干砂浆来填充;三、干砂浆的空隙由水来填充;四、干砂浆由水泥、细掺料、砂和空隙所组成。五、水胶比决定强度。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出一种全计算方法,修正了传统的绝对体积法,使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从半定量走向定量、从经验走向科学,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上一较大的改进。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中的质量法和体积法20世纪70年代末,配合水泥国家标准的修订,颁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JGJ55-81)。经历的几次修订:《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JGJ55-2000、JGJ55-2011)。其它设计规程《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T5330-2005《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3:2006《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这些设计规程对相应的混凝土进行了设计方法的规定。1上述Bolomey公式也是美国ACI()、英国(BRE1988)、法国(Dreux1970)、日本等配合比设计的基础。配合比确定原理2设计原则及基本规定应根据工程性质和所处的环境确定混凝土性能指标和选择原材料。当混凝土有多项性能要求时,应采取措施确保主要技术要求,并兼顾其他性能要求。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2设计原则及基本规定矿物掺合料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试验确定。计算出的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的规定。冬期配合比的设计应符合《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的要求。其它的性能指标,如含气量、碱总量等应参考相关标准规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