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教学设计】《观察的范围》(北师大).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设计】《观察的范围》(北师大).doc

上传人:kt544455 2019/7/2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设计】《观察的范围》(北师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观察的范围》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观察的范围。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视线,什么是观察的范围,观察的范围会受到观察的高度、角度等因素的影响等,说明了这个年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还不知道怎样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画视线的方法来确定观察的范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议一议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教学难点】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另有附件)、课堂答题卡(看附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播放视频《麦当劳经典广告——婴儿哭笑篇》,让学生观看,激发兴趣。2、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为什么广告中的宝宝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呢?预设: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因为他一会儿能看见麦当劳,一会儿又看不见。(2)为什么小宝宝一会能看见麦当劳,一会又看不见呢?预设: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当摇椅摇上的时候宝宝能透过窗户看见麦当劳,而摇下的时候看不见了。3、谈话引出课题。师:看来,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会变化的,这节课来学习“观察的范围”。(板书:观察的范围)【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播放《麦当经典广告——婴儿哭笑篇》切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自然地引出了“观察的范围”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引入环节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二、探究·发现谈话:果园里,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有只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1、猜一猜:小猴在点A处能看到地下多少个桃子?预设:学生可能猜3个、4个或5个……2、画一画:大家猜的结果不一样,究竟小猴子能看见多少个桃子呢?请同学们借助学具在答题卡上比一比、画一画、找一找:小猴在点A处能看到地下多少个桃子?3、说一说: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出小猴在A处看到地上的桃子个数的方法。4、汇报:预设:可能有的学生用直尺比一比的方法来找,也有的学生可能用画线的方法来找。5、讨论:师:不管是用“直尺比的方法”,还是用“画线的方法”,这样都是想借助一条线来确定小猴的观察范围。大家画出来的这条线,其实就是小猴观察的一条什么线?(板书:视线)师:有了这条视线的帮助,我们就可以确定小猴子的观察范围。但是,这条视线能随意画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下3个问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