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简单机械.doc

格式:doc   大小:2,58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简单机械.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7/26 文件大小:2.5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简单机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津市宝坻区育英分校(301800)许宝光天津市宝坻区教研室(301800):a、剪铁皮的剪子;b、天平;c、钓鱼杆;d、拔钉用的羊角锤;e、镊子;f、缝纫机脚踏板;g、汽车方向盘;h、定滑轮;m、动滑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e、、b、d、、、h、m解析:根据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可以将使用中的杠杆分为三个类型: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使用省力杠杆时费距离,使用费力杠杆时省距离,使用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距离。本题所列简单机械,均属于杠杆。其中剪铁皮的剪子、拔钉子的羊角锤、动滑轮,在正常使用中都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费距离但省力的杠杆;而钓鱼杆、镊子、缝纫机脚踏板在使用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省距离但费力的杠杆;天平、定滑轮、汽车方向盘均是等臂杠杆。综上分析,B、C、D答案都是错误的。只有A答案正确。,撬棍AC长为1m,其上的A、B、O三点分别与地面、石头、砖块接触,若AB=15cm,AO=25cm,,试确定应该在撬棍上的哪一点、施加什么方向的力?这个最小的力为多少?(撬棍本身重力不计)解析:要撬动石头,施加在撬棍上的力,力臂越大则力越小,即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越大,,力的方向垂直撬棍,:斜向上推(F’)或斜向下压(F).这两种方法支点不同,,杠杆以A为支点,B为阻力作用点,则动力臂/阻力臂=AC/AB=100/15≈;当斜向下压时,杠杆以O为支点,B为阻力作用点,此情形下的动力臂/阻力臂=OC/OB=(AC—AO)/(AO—AB)=。所以第二种方案更省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动·OC=F阻·OB所以F动=(OB/OC)F阻=(10/75)×5000=800(N)即欲用最小的力撬动石头,需在C点斜向下垂直撬棍压棍,施加的力大小为800N。说明:“压”或“推”就一定最省力,必须仔细分析、,水平放在地面上,如图2所示。一个人用50N的力就能抬起木料A端,问要抬起B端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力?若将该木料从重心处锯成两段,问哪一段重力大些,为什么?解析:若两人同时在A、B两端用力将该木料抬起,用力之和将是200N;若以B为支点;一人抬A端,用力是50N,小于木料本身重力的一半,可见木料重心距B端较近。设重心到B的距离为LX,木料长L米,由杠杆平衡条件得:图2GLX=FL,LX=FL/G=50×L/200=,抬起B端,必须满足条件:=F'L所以F'==150(N),即抬起B端至少需要150N的力。如果从木料重心处锯断,不能武断地认为两段木料重相等。作为不规则物体,当悬挂该木料重心O点时,木料处于平衡状态。设A段重力为G1,B段重力为G2,较细的A段的重心距悬点的距离为L1,较粗的B段的重心距悬点的距离为L2。则由杠杆平衡条件得G1L1=G2L2。因为L1>L2,故G1<G2。说明从重心锯成两段后,细段重力小于粗段的重力。;制秤时在秤杆两端各包上质量相等或相近的两块小铜片。现在秤杆一端的铜片脱落丢失,主人怕影响秤的准确性,把另一端的铜片也取下来。用这样的杆秤来称量,结果是(),,才能恢复秤的准确性(1992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解析:方法1:设秤杆重心到提纽处的距离为L0,秤锤G1到提纽的距离为L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G0L0=G1L1,Ll=L0G0/Gl。两铜片去掉后,使得秤杆本身的重力G0减小,导致定盘星位置(刻度起始点)发生变化。式中若G。减小,L1也减小,说明刻度起点向提纽移动,相对应的刻度也移动。用原刻度作为视重称量时的读数比实际质量大,故正确答案应选A。方法2:杆秤称量达到平衡时,假设从杆秤的右端取下秤砣,同时从左端秤钩处取下与秤砣等质量的物体,因为秤钩处所挂物体的质量在一般情况下远大于秤砣的质量,因而减去相同质量的物体后,秤盘上还留有一定质量的物体,秤杆的右端必将上扬。由此可知,原题中把另一端铜片也取下后,若秤砣还在原来位置时,秤杆将上扬。为了重新恢复杆秤的平衡,只能将秤砣向右端的端点移动。这样从杆秤上读出的示数就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