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保险的P2P也不“保险”
7月中旬《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其中要求网贷平台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不得提供增信服务。这意味着P2P平台自身不能为投资人提供担保。P2P的“去担保化”使很多投资者把目光聚焦到了P2P保险上。
“P2P”拥抱“保险”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投资者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词肯定是安全,因为保险本身具有的就是一个担保性和可靠感,肯定保险。甚至有投资者表示,P2P有了保险的“护航”肯定可以实现“旱涝保收”、高枕无忧。事实上,P2P的保险平台并非像投资者想象中的那么有安全感,甚至有的平台连最后的“兜底”都难以实现,加之停止经营、提现困难、失联跑路不断频发,其中的风险隐忧凸显。
网贷加保险模式多样,履约保证险“凤毛麟角”
据调查,P2P网贷+保险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概括起来就是:保人、保物、保流程。具体细分包括:针对投资者的个人账户资金安全保险、针对交易过程的交易资金损失保险、针对抵押物的财产保险等。
以账户资金损失险为例,P2P平台针对投资者的账户为投资者进行投保。主要包括投资者的存折、存单、银行借记卡、银行信用卡主卡及附属卡、网银账户、手机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等。平台对投资者在充值、提现、投资、赎回等整个交易过程的资金进行保障,属于事中风控。需要注意的是,此类保险将责任严格限定在充值、提现、投资、赎回的过程中,也就是说,网贷平台上的资金只有在这四项交易过程中发生损失才在赔付范围内,资金若发生被盗,保险公司没有赔付责任。
网贷加保险的模式多样,但是能够真正为投资者提供安全保障的险种是“履约保证保险”。保险公司向履约保证保险的被保险人(即P2P投资人)承诺,如果投保人(即P2P借款人)不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履行还款义务,则由该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约定承担赔偿责任。此类保险由来已久,一直以来应用于银行贷款、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中。目前台,能够提供“履约保证保险”的并不多,只有少数几家平台真正签约。
据相关理财专家介绍,目前许多P2P平台虽然公布与保险公司合作,但涉及到P2P网贷核心风险的履约保证保险,合作的非常少,且往往也是针对具体项目,典型合作如陆金所与平安产险、精融汇与华安保险等。“其主要原因在于,履约保证保险的合作深度较高,且当前P2P坏账率、合作风险也颇高,多数保险公司还不敢涉及。”
P2P买保险噱头多,只保人身不保“跑路”
据调查,目前P2P平台宣称的保险可以保平台,也可以保项目。保平台即P2P平台与保险公司达成合作,保险公司对P2P平台的部分资金或全部资金保险;保项目则是投保人投保的单项目出现违约或逾期风险,保险公司可以代为赔付。然而口号总是比效果响亮,这其中的大部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相关人士分析,保平台的险种由于P2P借款坏账率难以预计,保险公司一般不敢同平台签约,或者对投保项目的审查非常的严苛。所以,目前这类合作在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并不常见。而保项目的这种情况表面上稳妥,牺牲的却是投资人的大部分收益,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充当了担保公司的角色并抽走了大部分的佣金。除此之外,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巧立名目,开发了一些预防高管团队的道德风险责任险、投资者账户资金安全保障险、保证借款人还款能力和意愿的人身安全险等。而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噱头大过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