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5
文档名称:

绍兴市星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医药添加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格式:doc   页数:1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绍兴市星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医药添加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档百科 2011/10/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绍兴市星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医药添加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总论

绍兴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r,印染行业产能极大过剩,既给众多印染企业造成恶性竞争、效益下降的不良后果,又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严重、容量不足的巨大压力。
为改变产业结构单一局面,加快实现城市工业生态转型,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环保经济,绍兴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优化市场流通机制,构筑工贸联动的多元经济格局。具体而言:近期强化传统产业,巩固绍兴在全国纺织、印染中心城市的地位,用高新技术全面提升传统的纺织、印染和酿造行业,进一步确立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远期重点发展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第二支柱产业群,使国民经济由一点支撑发展为多点支撑,建立符合后工业化和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国民经济体系结构。
绍兴还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即:①强化特色,提升传统;②巩固基础,发展高新;③发展都市产业,建立现代经济结构;④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构筑生态经济体系。其中第二点提到:“虽然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仍是绍兴的主导产业,但从长远来看,以单一产业为支柱的经济体系是脆弱的,在世界经济纷纭变换的今天,绍兴必须要多方面发展,找到第二、第三个支柱产业。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绍兴应在提升和做强轻纺工业的同时,必须积极寻求突破口,扶持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产业、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替代部分污染大的传统企业打下基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此外,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为大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更好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全面推进用地规范化管理,绍兴出台了《关于加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土地集约管理的政策意见》,加强了对工业项目用地指标的控制。
利时潜能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年从事生产、销售食品添加剂和生物化工产品的公司,具有丰富的行业生产、管理和销售经验。浙江星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各类面料为主业,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国家中型企业、浙江省重点骨干企业、绍兴市管理示范企业,其60%以上产品远销港澳、欧美、中东、南非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响应绍兴县“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尤其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号召,浙江星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和利时潜能有限公司在绍兴县漓渚镇合资成立绍兴星辰生技有限公司,租用浙江星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印染三分厂现有场地
(淘汰三分厂印染生产项目),投资新建制药项目,形成年产120吨醋***芬酸、5吨坎地沙坦的能力。醋***芬酸和坎地沙坦都是重要的医药添加剂,是具高附加值、可出口创汇的高档次产品,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较大。该项目上马后,能较大程度地降低原印染三分厂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影响,并配合我国对制药业实施的GMP改造,使得绍兴星辰生技有限公司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并符合GMP标准的现代化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在实地踏勘、环境现状调查和预测计算的基础上,于2006年8月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的编制,2006年10月12日在绍兴进行了报告书评审会。现根据评审会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了认真修改补充和完善,完成了报告书报批稿,以作环评批复之用。


通过对本项目厂址周围社会、经济、环境现状的调查,掌握本项目周围的环境概况;通过对本项目的工程分析和同类型厂家的污染物排放源强的调查,确定本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因子和源强;预测分析本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对周围空气、地表水、声等环境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及环境管理方面合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选址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为政府及环保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力求项目建设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客观公正原则:客观公正地评价项目对外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一为保护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供保障,二为企业的污染治理作好参谋,三为政府部门的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2)总量控制原则:对新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重点核算评价,提出总量调节方案,实现总量控制目标。
(3)达标排放原则:本评价按照污染源达标排放的评价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施,下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