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摘要:当代中国大学生,肩负着时代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责任,他们是未来的希望,因此他们胸怀什么样的人生追求,他们持有何种价值信仰,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有莫大的影响,更与民族的振兴和世界的未来息息相关。然而,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因为多元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与价值信仰在某种程度上也出现了偏离时代要求的迹象,而当今的世界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却有了更高要求。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为方针指南,指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确定正确主流的价值观念,把他们锻造成为新时代具有蓬勃向上气象的新型大学生,那样世界才有更好的未来,为此我们要对大学生这个角色进行一个好的定位。关键:大学生人生追求价值信仰一、大学生社会角色定位和责任意识培养探析大学生是青年优秀分子的群体,他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中大学生的角色,同时又兼任公民角色,多重的角色认同和扮演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有不同的要求,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多重社会角色定位,树立起自己的责任感。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当代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他们或沉溺于网络游戏,或早熟早恋,或追求时尚,有的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意志脆弱,等等,甚至“近些年自杀现象更有向大学生、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群蔓延的趋势”。这些都是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具体来说,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有如下特点: 1、自我责任意识水平参差不齐自我意识作为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是构成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调节器,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升华责任意识的内在动力。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由于受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差异,其水平参差不齐。2、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社会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认识,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和社会负责,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中,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现象较为突出。虽然从年龄上看,大学生到了应该是自立的、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但校园相对单纯的学习生活又使他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时间上向后延续。同时在社会价值追求日渐多元、多样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中间存在着在理想追求上,重物质实惠轻理想目标,认为理想太大、太空,只有眼前的物质实惠是现实的、具体的,因而不愿树立为国家和社会读书的远大理想;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目标实现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在思想观念上,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的不良现象,对于开始的课程和学习计划,以“对我有没有用处”作为选修和学习标准,过于强调自身利益的实现,表现出了社会责任淡化的倾向。(二)、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和责任意识培养社会角色是社会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与行为模式,他是人们对就要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者组织的基础。大学生应担当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定位,来自于整个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对其所扮演角色的认同,二者认同的一致是大学生角色定位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同时,角色理论认为,社会中的每个角色都由角色权利、角色义务和角色规范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大学生角色定位的过程,是其逐渐认识在大学期间及就业之后所扮演的职责及其规范要求,弄清社会对他们的具体期望的过程。大学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员”,能否实现其角色期望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责任感的强弱,责任感的缺乏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桎梏。对于大学生来说,角色和责任是相辅相成的,意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才能明白自己应尽的责任。 1、大学生角色作为高等教育客体的大学生应清楚认识自己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那就是大学生。从社会角色分类角度看,大学生角色属于规定性角色,它意味着有比较严格和明确的规定,对于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应该指出的是,规定性角色要求主体对角色的实践受到较多限制,其责任意识和责任感较强。大学生角色的定位是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的基础。要克服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自我意识参差不齐现状,首先要增强大学生的学生角色认同,提高自我责任意识。随着时代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日渐退去“天之骄子”的光坏,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型,大学生的角色内涵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层面看,大学生由高级应用性人才向高素质的劳动者演化。大学生应该清楚认识这一角色内涵转化,找准定位,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自我责任意识。其次,要求大学生认清角色期望,践行角色扮演,履行角色责任。从规定性角色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