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面积烧伤病人长期处于超高代谢状态,能量过度消耗,蛋白大量分解,处于严重的负氮平衡,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导致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感染发生率较高。有资料显示,大面积烧伤死亡病例中,死于感染的占75%[1]。感染仍是目前导致大面积烧伤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大面积烧伤病人感染期的观察和护理是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重要环节。二、烧伤感染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皮肤烧伤后,局部感染的细菌可直接深入烧伤的真皮胶原,侵入焦痂下的组织,继发感染,如感染范围广泛,出现全身症状即为烧伤创面脓毒症。如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则为败血症。早期败血症多发生于伤后5天~10天(水肿回收期);溶痂期(败血症第二高峰期)多发生于伤后3周~4周;后期败血症多发生于伤后1个月~1个半月。护理人员应掌握好这一规律,对严密观察、监护病情,防止病情恶化和对疾病的转归、预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烧伤感染的途径主要有创面感染、肠道感染、医源性感染(静脉感染、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等)、伴随的损伤或感染等。创面是全身性感染的主要来源[2]。,而且全身、局部一些病变也可通过创面表现出来。创面可出现出血点、创缘明显的充血水肿;重症创面色泽转暗加深、创缘下陷、创面无脓、干枯无生机、上皮停止生长、创面及正常皮肤可出现紫黑色的出血坏死斑,是临床极其危险的症状。 ①体温变化为感染期重要观察指标,大面积烧伤病人病程中都有高温表现,℃以上不退或低温35℃以下。②烧伤感染期病人心率一般较快,多为120/min~140/min,心率达140/min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心律失常。③最早出现的是呼吸增快可达30/min,呼吸不均匀,严重者可出现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④一般血压下降多为晚期现象,偶尔症状重的败血症血压下降可能出现较早。 、败血症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临床表现为谵妄、烦躁不安、幻觉、意识障碍及昏迷等。 ,观察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及便血等。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烧伤感染的程度与发展趋势。当感染加重时,舌质由红转绛,干燥欠津,起芒刺;当感染有所好转时,舌质由绛转红,由干燥而显有津液。 ,表现为水肿迟迟不消退;在早期水肿回收的退肿过程中,表现为水肿又加重;创缘水肿通常表示这个部位感染严重,有大量炎性液体积聚。 ①震颤:舌和四肢震颤,舌无法伸出口外。②出血倾向:创面、胃肠出血,需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③尿量:除血压下降出现少尿以外,出现败血症时常伴有多尿。 ,创面情况经常恶化,应密切观察坏死斑的扩展速度和数量有无增加,健康皮肤也可出现小的出血点和坏死斑,应引起警惕,对暴露的创面应细心观察痂下有无感染积脓;采用包扎疗法的病人,如体温升高、创面疼痛加剧或有持续性跳痛或出现烦躁不安者,应及时打开敷料,检查创面。①保持环境干燥。②保持创面干燥。红外线烧伤治疗仪治疗,加强翻身,有条件者使用翻身床,以防止创面受压,增加创面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