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中非贸易回顾与展望.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非贸易回顾与展望.doc

上传人:zxwziyou8 2019/7/27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非贸易回顾与展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非贸易回顾与展望于培伟中国与非洲贸易往来始于1950年。中国政府秉承“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同非洲各国的经贸关系,合作规模逐步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水平日见提高,中非互利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非贸易发展的四个阶段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非贸易规模从1000多万美元增至数百亿美元,贸易对象由一两个国家增加到50多个,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非贸易发展比较顺利。其中贸易方式从50年代初的民间贸易发展到较大规模的官方贸易,商品结构从初级产品为主逐步发展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产品种类增至几十种,贸易伙伴从最初的北非国家扩展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贸易支付方式由记账支付逐渐转向现汇贸易。50年代是起步阶段。1950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仅有1214万美元,占当时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有贸易往来的只有摩洛哥和埃及;到1959年,中国已同19个非洲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比1950年增长了7倍多。中国出口商品从单一的茶叶为主,逐步扩展到茶叶与粮油产品(%)、轻工产品(%)、钢材(%)和机械产品(占3%)等。60年代中非贸易继续发展。到1969年,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非洲国家和地区增至38个,。这一时期,由于外汇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中非贸易往来主要采用易货贸易方式,以记账支付结算,在促进贸易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贸易品种。70年代中国对非贸易发展较为迅速。,,,。特别是随着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非洲国家和地区达47个,与中国签署贸易协定的非洲国家亦达30个。根据平等互利原则,中国也积极增加了从非洲国家的磷酸盐、棉花等进口,商品结构更趋多样。该阶段采用现汇贸易与记账贸易并行的支付方式。第二阶段(1979年-1989年):徘徊前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外贸体制的初步改革和国家对非贸易政策的调整,对中非贸易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整个80年代,中非贸易一直在8亿至12亿美元之间徘徊,。期间,中国自非进口持续下降,贸易顺差有所增大。这一时期,中国对非出口金额较大的商品有茶叶和土畜产品(%)、轻工产品(%)、纺织和服装(%)、机械产品(%)、粮油食品(%)等。国内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公司在非设立了150多个贸易中心或办事处、200多个贸易公司及分拨中心,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非贸易的发展。第三阶段(1990年-1999年):稳定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开始实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国家开始重视对非经贸合作。1990年,,,年均增速达16%。其中,对非出口一直逐年递增,进口也大致呈上升趋势,中国基本保持了顺差地位。这一时期,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对非出口商品结构中占比不断上升。1999年,,%,其次是纺织品和服装(占25%)、轻工产品(%)和鞋类产品(%)等。中国自非进口商品大类为石油和农、林、矿初级产品等。中国在非洲的主要贸易伙伴也不断扩展。1990年,中国对非贸易额超过1亿美元的仅有苏丹一国,到1998年已增至包括南非、埃及、尼日利亚、摩洛哥、安哥拉、加蓬等在内的14个国家。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10月,为加强中非在新世纪的友好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促进共同发展,中非双方共同创立了“中非合作论坛”,开启了中非合作新纪元。论坛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在新形势下中非长期、稳定、全面发展的新型伙伴关系,也使得中非经贸合作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到2005年,,比2000年接近翻了二番,5年间年均增幅高达32%。2006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1%,,,同比增长30%和51%。中国在非洲的贸易伙伴已遍布非洲各个角落。2005年,中国对非洲出口超1亿美元的国家达26个,中国从非洲进口超1亿美元的国家达18个。贸易结算方式在经历了记账贸易、易货贸易、现汇双轨制贸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