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疗效判断[2]  临床控制:气短、喘息、咳嗽症状消失或症状轻微,年内无急性发作;显效:气短、喘息、咳嗽症状减轻,年内感冒和急性发作次数<2次,且不需住院治疗;好转:喘息气短症状无变化,年内感冒和急性发作2~3次,发作程度较前减轻,不需住院治疗或住院<7d;无效:临床症状加重,年内感冒和急性发作次数>3次,需住院治疗。2〕蔡柏蔷,〔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31(35)[资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测评新进展测评,慢性,进展,疗效,肺疾病如何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和疗效,已成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问题。COPD病情和疗效测评指标分以下几类:①生理学指标,主要为肺功能指标;②功能性指标,根据呼吸系统症状及活动能力测评;③总体临床指标,包括健康状况及COPD急性加重等;④生物/结构指标,包括肺组织活检,呼吸道分泌物、呼出气体检测及影像学技术等。  一、生理学指标    :最常用的指标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FEV1由于检测结果稳定,可重复性好,目前应用最广泛。按照肺通气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将COPD严重程度分为:0级为COPD危险期人群,有慢性症状但肺功能正常;I级为轻度COPD,FEV1/FVC<70%,FEV1≥80%预计值,伴或不伴慢性症状;Ⅱ级为中度COPD,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伴或不伴慢性症状;Ⅲ级为重度COPD,FEV1/FVC<70%,30%≤FEV1<50%预计值,伴或不伴慢性症状;Ⅳ级为非常严重的COPD,FEV1/FVC<70%,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并伴慢性呼吸衰竭。    一般认为,用药后FEV1增加值为基础值的12%,同时绝对值增加200ml以上,表明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有反应。由于FEV1检测方便,结果准确,因而COPD患者每年FEV1的下降值常用来显示患者肺通气功能的下降。然而,美国胸科学会(ATS)2004年颁布的“COPD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认为,FEV1并不能完全反映COPD的复杂病程。    (IC):检测相对比较容易,。为更准确测评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应常规检测FEV1及IC。    FEV1/FVC也常被用作观测气流阻塞性疾病患者长期疗效的指标,但因COPD患者的用力呼气常可持续20秒甚至更长,从而造成误差,因此,目前推荐以FEV6取代FVC。研究证实,在预测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时,FEV1/FEV6与FEV1/FVC同样有效。    :包括静态肺容积、气道阻力、传导率、弹性回缩力及弥散功能等。因检查耗时,需要特殊设备及专业技术,故未广泛开展。    :可用于测评肺内气体交换的情况。COPD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特别是在低氧血症的基础上出现高碳酸血症,是预后不良的征兆。如果治疗有效,可通过检测基础血气及每间隔2小时重复血气检测来证实。同时,还可根据动脉血气值测出患者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目前常用这两种指标来评价不同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二、    :C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