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诗歌鉴赏 从古诗的语言特征入手读懂古诗(自编).ppt

格式:ppt   大小:1,033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歌鉴赏 从古诗的语言特征入手读懂古诗(自编).ppt

上传人:q1188830 2019/7/28 文件大小:1.0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歌鉴赏 从古诗的语言特征入手读懂古诗(自编).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读懂古诗考纲概述知识简析试卷分析备考策略考纲概述1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说明》: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2、语言:理解、品味词语,鉴赏语言风格3、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4、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a、思想内容是诗歌反映的状况或场面、主题和寄托的情感等。b、观点态度是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评价,也包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抓住古诗的体裁、语言特征,二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读懂古诗考纲概述1*知识简析知识简析古诗体裁常识1古体诗: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近体诗,亦称“今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也称作格律诗。律诗特点:(1)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2)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称排律或长律。(3)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4)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五字的称五绝;七字的七绝。声律要求与律诗相同。具体说来,有四种:(1)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完全不用对仗,这是常式。(2)截取律诗的后半两联,第一联对仗。(3)截取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4)截取律诗前半两联,要求后一联对仗。古诗体裁常识1*典型试题古诗体裁常识1石鱼湖上醉歌[唐]元结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寄李儋(dān)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指出以上两首诗的体裁特点元诗为古体杂言,韦诗为近体七律诗。*知识简析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散曲是继词之后兴起的可供歌唱的新诗体,有一定的乐调和一定的歌词格式,按节拍歌唱。在形式上分为小令和套曲。小令又叫“叶儿”,通常指独立的、只有一支曲子的散曲形式。词中的小令是对中长调而言的,而曲中的小令则是对成套的曲子而言的,只要是单独的一支曲子,不论长短都叫小令。小令形式短小,常用于写景、抒情;套曲更适宜于叙述比较复杂的内容。曲,是和乐的诗,每曲都有一定的乐谱,即“曲调”,每种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即“曲牌”,每种曲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所以一般都在小令或散套的前面写上宫调名、曲牌名,并根据内容写出题目,如[越调·天净沙]《秋思》、[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等。套曲,又称“套数”“散套”。它是由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的多支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它有头有尾,头一般是一支曲(称为“引曲”),中间部分可以从一支到数十支(称为“正曲”),结尾一般要用“尾声”或“煞调”结束。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就是由八支曲子组成。古诗体裁常识古诗体裁常识1*-宾语前置1、改变词性3、改变句序--主语后置6、省略答话包孕问话5、改变句序------定语的位置7、省略--意象组合知识简析古诗语言特征2读懂“诗家语”-----古诗的语言特征语言的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4、改变句序------主、宾换位*知识简析古诗语言特点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涵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改变词性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等。2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红”“绿”“老”“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