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析地方性报纸平民化传播的新闻价值取向与人文定位.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地方性报纸平民化传播的新闻价值取向与人文定位.doc

上传人:经管专家 2011/10/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地方性报纸平民化传播的新闻价值取向与人文定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地方性报纸平民化传播的新闻价值取向与人文定位
――――以“冷血报道”为例
中北大学新闻传播系麻洁琼 石少军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传播观念的变革;平面媒体利用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将一段生活素材保持完整,给读者提供一个足够的空间,尽可能满足大众的需求,然而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冷血报道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关键词: 平民化   冷血报道  良知  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新闻媒体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尤其从80年代后,受众讨厌虚假,渴望真实的心态也越来越强烈。而这种心态变化一旦介入到传播过程中,人们就要求媒体为自己提供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新闻信息,人们更愿意去看一些真实的人和事物,更倾向于关注媒体的原生态报道,平民化节目就这样顺势成为了打动观众的最好的传播方式之一。然而,在近几年,平民化报道中却出现了态度冷漠、缺少关心与关怀,一味吸引受众关注,带有炒作性的报道,我们称之为“冷血报道”。
2006年春节,一名女孩在公交车上偷窃一台数码照相机,次日,多家报纸一哄而上,烘托《19岁少女成为狗年第一贼》,兴奋点集中在“19岁少女”身上;
近些年来出现的购房热,媒体在报道中却写到:《年轻买房族八成“啃老”》,“啃老”作者的言外之意不溢言表;
TV---MTV音乐盛典时,对于满文军和陈明获得内地最受欢迎奖这一情况,媒体在报道时,却说对这情况“大跌眼睛”,全然不顾歌迷的感受………
………
于是,为了攫取大众的眼球,冷血报道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冷血报道”的现状分析
鉴于媒体在报道时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冷血报道,我们仅以山西省著名的大众报纸《太原晚报》为例,虽然它的报道影响力比较大,总体状况也比较好,但其中所存在的冷血报道也在引起我们的关注。
我们以《太原晚报》2006年10月8日到2006年10月14日的报纸为样本来探究冷血报道的现状,对冷血报道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以下是表格分析:
表一:《太原晚报》从10月8日到14日一星期内冷血报道出现的次数
 
表二:《太原晚报》10月8日至14日一星期内冷血报道具体分析:
上述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冷血报道在太原晚报上已经屡见不鲜了,同时,在其他一些地方性报纸上也出现了不少冷血报道。而究其出现的分类可以看出,冷血报道在社会、娱乐、体育等软新闻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而相对地在时事等硬新闻中出现的比例比较少。另一方面,这些出现冷血报道的软新闻,它们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三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 百姓关注什么,它就集中反映什么;这在报纸的各个版块中都有体现。
例如:13日的晚报体育块《英格兰自毁防线》,12日热线块的《禁酒令有令不行》,11日娱乐块《〈玉战士〉笑场 张静初圆场》等,在这些老百姓心中关心的事中很容易就出现了冷血报道。例如在《“禁酒令”有令不行》中出现了这样的报道:三位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子买了五瓶啤酒,老板娘神情自若,而且跟几位小顾客谈笑风生,看来是熟客。媒体对其报道中仅仅是这样陈述,但对学生模样的男孩子的写法却言语中透出了对其的蔑视,同时,对其为何会在“禁酒令”颁布后出现这种行为漠视至极。
第二 重视朴素自然的美,重视撷取生活中的原生态画面。
在9日的《历经坎坷志愈坚――记残疾军人李盛伟》中出现了这样的词语:“扔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