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内蒙古矿调报告提纲.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内蒙古矿调报告提纲.doc

上传人:yzhluyin9 2019/7/29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内蒙古矿调报告提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附件二、内蒙古自治区1:5万矿调项目成果报告编写内容及提纲补充要求注:报告、说明书“摘要”付封二背面,内容一般保持在500字左右第一章绪言第一节工作目的和任务一、工作目的和任务简述任务书,任务要求、历年来主要工作内容及目标,项目工作起止时间,项目总经费等。第二节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一、位置交通(附交通位置图)二、地形地貌三、气候四、社会经济概况简述区内经济,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工业、农业、牧业等。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评述简述工作区历年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存在问题进行评述,附测区研究程度一览表、研究程度图。(一)以往基础地质工作(二)以往矿产勘查开发工作(三)以往其他地质工作第四节本次工作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一、本次工作情况说明工作的起止年月、简要经过、各项地质工作条件及研究程度概况,总体设计及年度工作方案编审情况,野外检查及验收、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等阶段及和完成任务情况等。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列表说明)、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一)矿产地质填图(二)地球物理勘查(三)地球化学勘查(四)遥感地质调查(五)矿产检查(六)综合研究工作(包括成果报告编写及人员组成和分工情况)。二、本次工作取得的成果本次矿产调查,在基础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成果概述,完成项目预期目标任务情况。第二章成矿地质条件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以1:20万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所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工作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一般地质情况,特别提出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第二节地层条件首先说明区内地层发育程度、分布概况,介绍本区地层系统(附地层划分表)。然后由老到新将各地层单位按界系统顺序分别描述,重点介绍地层发育程度、分布范围、总体的岩性岩相特征、标志层、含矿性、古生物、厚度和接触关系、变质变形等。总结区域地层时空展布特点,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和模型,进而论述地层序列形成的环境,结合其他地质作用,建立区域沉积盆地形成演化模式。地层单位的特征可参考以下格式编写:1、剖面特征2、岩石组合及区域变化特征3、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分析)4、变质变形5、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含矿性分析6、时代依据第三节岩浆岩条件首先说明区内岩浆岩总体状况,岩石、脉岩的种类及发育程度、填图单元。(表2-3-1)按其形成时代由老到新分述于后一、侵入岩条件简述调查区各类侵入岩的规模、产出地质位置、形成时期、产状以及岩石类型和各自所占比例,附侵入岩分布图。然后按时代、按岩性分述具体特征。可参考以下格式编写:1、野外地质及岩石学特征2、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及含矿性特征(成矿元素特征)3、岩体构造特征4、岩体内蚀变与外接触变质作用5、形成环境与侵位机制及时代讨论二、脉岩条件三、火山岩条件叙述火山岩产出层位时代,空间分布特征(火山岩地质体的产出分布状态和火山岩相划分),岩石地层、岩石单位(填图单位划分)、岩石-地层层序特点、接触关系、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特点;总结区域各时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研究较详的火山机构为典型,总结区域火山岩浆喷发活动特点,结合其他地质作用,探讨火山作用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有关成矿作用。可参考以下格式编写:1、火山喷发旋回特征2、火山岩岩石组合及特征3、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4、火山岩相5、火山作用的构造环境分析及其与成矿关系第四节构造条件指明测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概述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划分构造单元,叙述各构造单元间界线特征及性质,归纳总结各构造单元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特征等,描述各单元主要构造形迹(褶皱、断裂、韧性剪切带、区域性面理发育及置换特点、节理等)的形态、类型、级次规模、运动学特征,产状,性质与组合关系(构造组合样式、构造群落特征)和总体构造特点。叙述各构造层次、构造变形相的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构造运动体制构造变形变质和构造运动时间,综合反映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及成矿作用特点等,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模式,重塑区域地质发展史。造山带地区,应确定造山带类型。叙述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特点,逆冲一推覆构造、伸展剥离断层、平移剪切带等的产状、性质和运动学特征等。叙述造山带总体构造特征,结合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等,建立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模式,结合与造山作用有关的盆地沉积作用形成的层序,重塑盆、山转变演化历史。对造山带“混杂岩”,需分别按基质和外来岩片(块)详细描述其物质组成、时代依据、岩相特征、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变形变质历程分析,并阐述其在造山带区域地质历史发展中的形成演化过程。附构造纲要或地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