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宁圜訇两· 人物
中国画法刍论
——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引发的思考
◇张戈宪顿伟至
吕凤子是对中国民族绘画艺术发展作出重国画”。值得重点强调的是“中国画法”并非仅
要贡献的画家、理论家和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仅是研究技术性的方法,而是事关中国画艺术
《中国画法研究是他世纪年代关于中国方式和方法以及对其精神要义的深刻体味和
画画理、画法的专门著作。凤先生成书的时期, 阐释。
正历经中国画发展诸问题论争的关键时刻《中国画法研究》共分三个部分:其一为
年,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举办第二届展“用笔”,其二为“构图上”,其三为“构图
览会,引发了王逊和邱石冥关于中国画形式与下”。
内容的争论,实际上也就是“新中国画”到底在“用笔”部分,凤先生对中国画笔的产生
是要“写实”——表现人民新生活,还是“写和由来作了简单分析和陈述,其后详细叙述了
意”——遵循民族艺术的传统精神,使中国画用笔的方式和方法,强调了“骨”法用笔,重点
不仅仅成为为政冶服务的纯功利的形式。论述了“骨”法用笔的“骨力”,指出不同的线的
此期,以“革命学派”的江丰和徐悲鸿为代形态和力度都是作者“情意”的力的具体体现。
表的“新中国画改良派”,也开始从艺术教育层其中有两段文字,体现了“用笔”篇的核心思想:
面大力推动“写实”教学。借用西方造型的训练“可是绝不可忘却画的目的是要通过具体形象
方式“用科学的方法改良中国画”,强调“素描来表达某种意义的,那些空炫勾线技巧,专以玩
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进而取消国画系和弄笔墨为目的的,如过去某些文入画家和金石
国画专业,更名为“彩墨画系”,并确立其官方画家,这是学者应该知戒的。”此其一,其后,作
正统地位。同时,一批“传统”画家,如林风眠、者又在“结束语”部分再次强调说:“成画一定
黄宾虹等则相继离开教育岗位。要用熟练的勾线技巧,但成画以后一定要看不见
如果我们将这一次论争与“五四”新文化时勾线技巧,要只看见具有某种意义的整个形象。
期的中国画“革命”相比较,前一次“革命”是在不然的话,画便成为炫耀勾线技巧的东西了”
“救国图强”革传统文化命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这两段文字萧平先生说“直探千余年中国画的
那时的“美术思潮”更多是在理论层面。而这一精髓”,也是制洁《笔法记》“可忘笔墨,惟有真
次“变革”,则既有“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表现景”核心思想的精准诠释。
方式方法的“需要”,更有江丰、徐悲鸿等“具有在“构图上”部分,凤先生主要论述了
酒Ⅶ硼. 官方正统地位的实力派人物”从美术教育及艺“意在笔先”的问题,紧接着阐述了“形神”
术创作诸领域直截了当的“变革”。的关系,指出“空对”必悟得观察和表现对象
凤先生在这一背景下的著述,凸显了著作的“神”,通过“迁想”达成“妙得”。指出“为
问世的迫切性,重要性和历史价值。虽然,理论象”的过程始终由艺术创作主体的情感加以规
研究常常因应一定的历史情态而“框廓”它的导,并论述“骨气”是由作者的“情意”所生发,
研究“范围”,也突显它的当下价值。但关于中在“形中生着、动着。也就产生了‘气韵生动’
国画法的研究是中国画艺术本体论的纲领性问的境界”。凤先生在其后,强调了中国画的“写
题,它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