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图书行业现状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图书行业现状论文.doc

上传人:kt544455 2019/7/30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图书行业现状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人从事图书行业近10年,期间经历了省级图书批发业由兴起到高峰再逐步进入低谷的全过程,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单位从三五个人的私人小店到成为拥有上百员工资产上千万正规化公司的发展历程,亲眼目睹了图书行业这些年的潜在规则和恶性发展。感触很多。论文部分内容引自网络资料,部分为个人观点。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书业企业数量虽然达到数万家之多,但是,从规模结构繁华如看,我国民营书店的总体格局仍然是以个体零售书店为主,占了绝大部分。由于缺乏统计,所以难以准确确定民营书业企业规模结构。但是,随着经营的积累,在全国各地已经开始出现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民营书业。尤其是一些拥有强大实力的社会资本开始进入图书发行业之后,一些公司化、现代化的非国有书业企业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调查,现在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一批有较大经营规模的大型民营书业企业,其中经营图书码洋上亿元的民营书业企业至少有20-30家之多,其中大多数是兼营图书出版策划与发行的。其中已知规模最大的做到了年经营图书码洋达5-6个亿。比如业内知名的磨铁、共和联动,教辅业的金星、金榜等;图书业:21世纪朝阳产业◆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最大资本,个人、家庭、政府在学****教育上的投入逐渐增加;同时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人们精神文化方面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中国图书业正逢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相对巨大的读书需求来说,图书市场还远未饱和。并且,人们世代读书教育的永久延续性,决定了图书业是增长率高、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图书业利润相对较高(甚至于有媒体在对2002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的品评中,出版发行业仅次于房地产业排列第二),是一个获利稳定、风险小、利于投资的行业。◆投身文化产业,在拥有一份事业的同时,自身文化品位和文化素质也必然提高。市场潜力巨大据国家出版科研机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的第二届“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2002)”结果显示,%,%%,表明以个人读书学****主的图书消费市场已经形成,并预示着持续的增长。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读者最喜欢的前三类书籍依次是文学类、综合类和经济类图书,说明人们已把阅读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既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也越来越注重生活的文化品味。中国是世界上图书市场潜力最大、增长最快的国家,近年一直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1年全国图书纯销售总额408亿元人民币,人均购书32元。另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恩格尔系数*(家庭或个人的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的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这就意味着文化消费的比重正逐渐加大。业内专家分析,中国图书市场如果排除发行渠道和信息通道不畅等因素,目前其潜在纯销售额应该为每年600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正是业外资本纷纷进入图书业的原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与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相对应的却是有效供给不足,而供给不足主要是市场流通不畅造成。据《中国图书商报》近四年连续所做的全国读者调查,读者认为买书难的比例四年分别:80%,%,%,%。这意味着中国图书业发展至今仍有四成多的读者购书意愿难以得到满足,而与此同时,出版社却是一百多亿的库存积压,造成“读者买书难”,“出版社卖书难”的现象。读者买书难的原因何在?调查显示,有近80%的读者认为“出版社也许出版了我想要的书,但我不知道”,或者“我知道出版社出版了我想要的书,但书店就是买不到,我不知道怎样才能买到”,这说明读者买书难主要是因为流通渠道和信息通路不畅,图书业的营销不力。我国目前有出版社500多家,年出版图书12万种(其中新书6万余种、再版书6万余种);全国有新华书店系统的销售网点13000多个,(包括个体私营书店),此外还有许多的图书批发点、读者服务部、图书俱乐部和网上书店,但整个中国图书产业市场化程度和运营水准还不高。特别是在中小城市,缺乏规模经营和服务于真正读书人群的品位经营;而许多出版社因市场战略和发行成本等因素,在中小城市的图书发行迟滞、覆盖率低。这些都是导致市场流通不畅的直接原因。今天的中国图书出版界,真正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所谓市场化的大潮不仅使中国图书业成为最功利也是最无序的行业,其中所挟裹着的太多的泥沙,也令我们的读者在变身为享有上帝般待遇的消费者的同时,更沦为弱智的阿斗。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像席慕容这样,把青春或别的什么事物比喻为书的修辞手法,正在从中国人的****惯中消失。今天的中国图书出版界,才真正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书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