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部分环境与景观篇
本部分说明书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即城市水系整治、城市绿地系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空间景观规划、旅游规划以及环境保护与生态市建设规划。上述七个部分存在许多共性的内容,主要包括:
1、城市水系:扬州因水而兴,河道在城市的演变中承担重要的角色,河道是城市防洪排涝的重要通道,是城市绿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历史河道是记载城市变迁的见证,而水上游览线会成为今后扬州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本次的规划中,我们始终把城市水系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进行研究和利用,试图体现河道的综合性功能,把河道作为改善城市物质环境与提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2、城市绿地:城市绿地承担了改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娱乐、休闲场所的功能,同时我们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时,也把绿地与水系、绿地与历史遗迹的保护更紧密结合起来,城市绿地系统周边生态隔离带、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域如何有机的衔接也是本次规划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3、名城保护与旅游:扬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名城保护问题始终是扬州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扬州的旅游定位中人文景观是其主要的特色,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不可分割的,可以说名城保护的好坏直接影响旅游开发的成败。
一、城市水系整治规划
(一)、市区水系现状
1、市区主要河道
扬州主城区位于长江、淮河水系交汇处,以涵闸、船闸等控制建筑物沟通两大水系,区内沟河纵横、水系发达。
大运河、古运河、仪扬河是沟通江淮和区域内的引、排、航骨干河道。
内部河道属淮河水系的有槐泗河、沙河、冷却河、邗沟河、潮河、响水河、玉带河、瘦西湖、北城河、小秦淮河、二道河、安墩河、沙施河、七里河、蒿草河、新城河、潘桥河、长河、二桥河、红旗河、下圩河、吕桥河等,以上除槐泗河外,均排入古运河。
属长江水系的有银潮河、东银沟、西银沟、赵家沟、黄泥沟、七里沟、古塔沟,以上河道均排入仪扬河。
邗江河、八里排河、卞港、曹王河、马港、八里港、瓜洲中心河、郑庄河、杨桥河、青龙港、军桥河等,以上河流均排入长江。
2、河道现状
从整体上看,市区河道大多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
(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加之居民密集地段和城郊结合部向河中倾倒垃圾的现象是造成此方面的直接原因。工业污染源虽经多年达标排放的治理,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未能做好持之以恒的达标排放,已多次造成城区河道水体严重污染;由于污水截流管道尚未形成网络,生活污水直接、间接入河现象依然存在,城区河道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成了接纳城市污水的沟渠。
(2)城区水系不够完善,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愿有灌排水系在开发建设中遭到破坏,形成多处的断头河,有的断河养鱼、填河造房,使河道丧失功能,造成过水能力下降,水体自净能力消失。
(3)水源不足造成水流不活,瓜洲闸常年基本不开,古运河不能自流是造成河水污染的直接原因。
(二)规划原则
充分发挥水系的生态环境、引水排水和交通运输等综合功能,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滨河地区的自然特色,维护水系的自然生态状态,沿主要水系、河系建设景观走廊。
(三)规划目标
1、通过对主城区范围内河道的疏浚、沟通,堤岸加高、加固,涵闸改造等,改善城区排涝条件,满足城区防灾要求;
2、加强河道两侧绿化和景观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场所;
3、加强古运河和古城河水系等代表扬州城区历史河道的保护与整治,体现扬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开辟特色水上旅游线;
4、对污染源进行治理,通过污水截流工程建设,河道整治必须与污水截流工程配套建设,逐步减少并杜绝城市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利用扬州挹江控淮得天独厚的水源条件,进行调水换水,保持河流水质。
(四)航道
1、京杭大运河:为二级航道,规划改善现有运河港,在京杭大运河西侧、槐泗河南建设铁、公、水联运码头;在南绕城以南、大运河东侧集中建设码头作业区,现有大运河沿线零星小码头结合绿化建设逐步迁出。
2、古运河:现为六级航道,随着古运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城区段两侧的环境已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开发旅游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规划重点解决好航道与旅游、景观要求方面的矛盾,要求控制两岸港口建设,原则上不新增港口作业区,古运河城区段及高旻寺周边货运码头应逐步迁出,逐步发挥其旅游和景观河道的功能。
3、仪扬河:为六级航道,考虑到扬子津风景区景观视线保护要求,在扬子津风景区范围特别是高旻寺附近应严格控制码头建设,现有的零星小码头逐步迁出,在仪扬河西端(扬瓜公路与润扬大桥北接线之间)集中规划一处港湾式码头。
(五)骨干防洪河道整治
1、入江水道除险加固:对京杭大运河、古运河和廖家沟堤防进行加固,京杭运河西堤,古运河扬州闸外段堤防,堤顶高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