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渔歌子》教学设计城关中心小学张萍教学目标:诵读《渔歌子》,读出词的节奏、韵味,能有感情背诵。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境,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了解学习词语的方法,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教学重点:诵读出诗词的韵味。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激趣设境,理解课题。师:同学们,喜欢看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吗?有--关看图猜诗。今天我带来了几幅画,看你能猜出是哪首诗?(出示第一幅图)《小儿垂钓》,齐读。(出示第二幅图)《江雪》,齐读。师:你看这两首诗有什么发现?今天再来认识一位喜欢垂钓的人----唐朝词人张志和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写垂钓的词《渔歌子》。(板书:渔歌子)1、“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词牌名)师: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2、匀们先前还学到过哪些词牌?(忆江南)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长)、有的-----(短),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长短句)初读诗词,把握节奏。用一级音量自由读词三遍:一遍读准字音,二遍读通顺,三遍读出点词的味。大家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先由个别学生读,再由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指导写多音字塞。、理解词语,这首词中有两个词不太常见,你读得很准。一个是----(箬笠)请你把这个词带到句子中领着同学们读一遍。知道“箬笠”是什么吗?你很会观察。这两个字和“竹子”有关,是竹子编成的。还有一个词,他读得也很准----(蓑衣)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读会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这首词,就容易多了。请同学来展示一下。(指名读、齐读)出示朗读动画,再读大家把词读通顺了,古人读词还讲求节奏和韵味。怎么读呢?遇到第一声、第二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的时候,我们把声音----(生接)缩短一些。试试看。“不------需------归------”字音拉长一些。谁愿意来试一试?把掌声送给她。一起来一遍,好不好?真好,词的节奏和韵味就这样被我们读出来了。赏析词句,感悟诗境。同学们,一首诗有一首诗的诗眼,一首词有一首词的词眼。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一个关键的词吗?(板书:不须归)“不须归”是什么意思?(不必回去,不愿意回去)张志和为什么不愿意回去?拿出你的笔,找一找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把它圈出来。圈了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一共九种景物。景物很美,你觉得哪个画面最美?你有没有看到这画面里的人?画中是他的背景,想象一下此时他会是怎样的面部表情呢?(板、景中有情)还有谁能发现这首词中优美的东西?(各种颜色)是呀,作者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