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类成为蜂群思维要多久?
前段时间,科学家让相距千里的两只老鼠连接大脑,共享大脑信息煎蛋,这暗示着未来科技将使人类间拥有心灵感应。这个转变过程有多久呢?人类又需多少时间才会进化成一个完全体的“蜂群思维”/集体智慧①?来咨询一下专家们吧。
Kevin Warwick:英国科学家,雷丁大学控制论教授;
Ramez Naam:美国未来主义者和科幻小说《Nexus》的作者;
Anders Sandberg: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神经系统科学家。
他们告诉我心灵感应的“智域②”实现可能性非常大——比我们所认为的更趋近于现实。毋庸置疑,这将改变人类社会的根本结构。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技术上的实现要求。究竟,我们如何在互联网或其他未来形式上连接我们的意识?
Warwick:“我确实认为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硬件条件,就像‘大脑之门③’这样的工具,而关于大脑的接受程度上,仍有许多问题要探索——需要多少植入物?被放置在何处?”
优酷/U2b
障碍(一):带宽
Naam 同意我们目前的方式是正确的。他说我们已经有向大脑输入和输出某些类型数据的基本要素。在人类中,已应用到视频、音频和运动控制。大体上,没什么能阻止我们在人们之间来回传递数据。“其实,我们还有许多‘大’事要做。首先,得提高带宽,目前我们用到最复杂的系统大概有100个电极,然而大脑有着超过1000亿个神经元。如果想保证传递的数据精确性,就需要数百万个电极。”
Naam 告诉我们,造这么多电极很容易,但以大脑能承受的方式建造这么多就是个重大挑战。
障碍(二):超越感官和运动控制
“若想在人们之间传递语音,可用到我们已经在使用的一些扩展方式,这肯定会牵扯到专门研究解码这类数据的研究人员。而假如你要超越语音传递,进入到经验、情感、记忆,乃至技能的全面共享(就像黑客帝国),你就一脚迈入了未知的深渊。”
的确,Sandberg 说获取和转换大脑信号是件很棘手的事:“脑电波(EEG)传感器的解析度糟透了,通过它我们获取了数百万神经元的信号,外加来自肌肉和环境的电噪音。检定肌肉抽搐很容易做到,尽管它们还是相当大的干扰。内置大脑电极可以从一小块区域获取大量数据,这当然需要大脑外科手术。我也对能制造更方便更温和的植入物——在人体组织周围植入较容易、风险低的——光遗传学和纳米纤维技术抱有极大期待。”
真正的问题是以可感知的方式转换信号:“举个栗子,你的大脑描述‘煎蛋’的概念与我的大脑不同,不仅是二者经历不同的结果,还有两个大脑的神经元数量也不等。因此若我想获得你的‘煎蛋’概念,就需先获得一个遍布你大脑的分散且巨复杂的网络。这就需要大量的编译指出我提出的是哪个‘煎蛋’,并分辨你的‘煎蛋’又是哪个模式”。#大概一个是小清新,一个是无节操。
Sandberg 说我们通常被语言这种便利代码“欺骗”,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需要的编码映射和神经反射。也可在成年时学习编译,这没啥问题,成年人已经掌握如莫斯代码、短信、手势等精细的信号。他提到 Nicolelis 最近进行的脑对脑实时共享感知信息的研究,研究表明也许可让啮齿动物学习神经编码,这个研究太过庞杂,我们需要是的更简单的。
一种方式是通过提高学习能力。一些研究发现安非他明(解除忧郁、疲劳的药)和其他学习型兴奋剂能提高语言学习能力。最近在勿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