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认清形势加强田管千方百计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刘保国总农艺师在全市大春作物田间管理暨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会上的讲话(二〇一〇年六月十八日)同志们:当前,我市大春作物已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时期。经委里研究,决定召开全市大春作物田间管理暨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分析当前粮食生产形势,研究前期低温寡照阴雨等灾害对大春作物的影响,制定异常气候条件下切实抓好田间管理和推进重点项目的措施,及早谋划晚秋生产,千方百计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刚才几位专家和有关负责人对作好高产创建与大田作物中后期管理、大春作物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加强种子管理和低温阴雨寡照对水稻、玉米的影响及对策等方面作了很好的发言,我非常赞同。一会儿,张洪松副主任还将就如何确保今年粮食生产任务的完成进行安排和部署。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一、清醒认识形势,直面当前的困难(一)小春生产形势总体较好据农情预计,今年小春粮食呈现“一减两增”,油菜呈现“三增”的态势。小春粮食:一是面积减少。,%。其中,,。二是单产增加。,%。气象部门预计亩产比上年增2%左右。三是总产可望增加。虽然春洋芋大面积收获才开始,但今年晚疫病明显轻于去年,。,。油菜生产:一是面积继续增加。,%。二是单产增加。,%。气象部门预计油菜籽亩产比上年增加2%左右。三是总产增加。,%。今年我市小春粮油生产形势总体较好,这既是得益于同志们的努力,也得益于去冬今春我市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高,降水较常年偏少约4成,日照增多两成以上,有利于小麦、油菜的生产。(二)大春作物生产形势不容乐观虽然国家继续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及早提高了稻谷等最低收购价格,对种粮农民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据农情调度,今年大春粮食种植面积可基本稳定在去年水平。但是,今年春播以来,我市大春生产经历了多次自然灾害影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今年后期病虫害和异常气候对大春生产威胁很大。因此,大春生产形势非常严峻。第一是3月下旬以来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寡照。据气象部门分析,3月以来,我市各地气温普遍偏低,日照明显偏少。尤其在3月下旬至4月底、5月上旬中期至6月上旬初这两段时间内,气温持续偏低、日照显著偏少、雨日偏多。℃以上,云阳、℃。永川、江津、云阳等地的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低值。巴南、璧山、渝北、江津、云阳5个区县达到重度低温标准。期间,中西部地区累计日照时数偏少3~6成,合川、万盛、南川、万州等地为历史同期最小值;5月6日至20日,℃以上,℃,潼南、合川、铜梁、大足、北碚等23个区县达到轻度低温标准。期间,南川、忠县的累计日照时数不足1小时,万盛、彭水、涪陵、北碚等地2~4小时,其余地区5~19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偏少7成~1倍;数据分析表明,我市大部地区日照之少居历史同期第2~4位,万盛、南川、垫江、忠县、云阳、开县、城口、石柱等地为历史同期最小值。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一是造成中稻、红苕移栽期明显推迟。据农情统计,全市水稻栽插进度总体推迟7天以上,4月25日前只栽了15%左右,比常年慢20个百分点。目前水稻至今还未移栽结束。红苕移栽进度比上年同期慢8个百分点。二是造成大春作物生育进程明显推迟。据调查,我市玉米、中稻总体生育进程晚7-10天左右。早栽的要相对好些。三是大春幼苗长势偏弱,营养体明显偏小。幼苗移栽后返青缓慢或长时间不返青,特别是水稻发根缓慢,很多地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坐蔸”现象。四是水稻大田分蘖数明显偏少。受持续寡照低温天气的影响,稻株光合产物积累显著偏少,根系生长慢、发根少,长势弱、分蘖慢、分蘖数少,迟栽水稻平均分蘖数比上年同期偏少3个左右,不利于中稻穗多、穗大的形成。这种异常气候多年少有,其影响之大前所罕有。第二是今年“”和“”使垫江、梁平、涪陵、彭水、巫溪等地的局部地区遭受了非常严重的大风、冰雹、暴雨、洪涝灾害,使粮食作物绝收面积近20万亩。第三,大春作物中后期病虫将呈偏重发生态势。虽然目前我市大春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轻于上年及常年,但据6月11日全市大春作物病虫趋势会商会分析预测,今年我市大春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以二化螟、“两迁”害虫、稻瘟病、玉米螟等病虫害为主;稻秆潜蝇、稻赤斑黑沫蝉、稻蝗、稻苞虫、稻曲病等病虫在局部地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