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长沙理工大学“十一五”建设和发展规划(修订稿).doc

格式:doc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沙理工大学“十一五”建设和发展规划(修订稿).doc

上传人:pk5235 2015/12/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沙理工大学“十一五”建设和发展规划(修订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长沙理工大学
“十一五”建设和发展规划(修订稿)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湘发[2007]18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一五”规划》(湘政办发[2007]50号)的有关精神,促进学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修订高校发展规划的通知”(湘教通[2007]291号)的要求,特对学校“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进行修订。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长沙理工大学把握并校契机,狠抓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项大事,统一了办学理念,更新了教育思想观念,稳步实现了学校的实质性融合,整体实力大为增强,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稳步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招生规模基本稳定,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并校以来,学校准确把握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思路,突出办学特色,稳定办学规模,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稳步提升。2007年我校在湖南、湖北、福建、安徽等11个省(自治区)已列入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招生计划中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数占总招生计划数的70%。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30707人(含城南学院学生),硕士研究生1951人,博士研究生45人。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经过长期建设,学校已初步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40人,其中正高职称206人,%;副高职称566人,%;博士236人,%;硕士782人,%。师资队伍中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
“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等。
学科专业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十五”以来,学校硕士点连续三次总数翻番,博士点从无到有。目前,学校已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资格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MBA授予权。学科点分属工、理、管、经、文、法6个学科门类22个一级学科领域。拥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4个本科专业中,有8个全国特色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专业。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始终重视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十五”以来,共主持教研教改课题26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3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446篇,主编“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参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另有19部获“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优秀课程8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4门;有省级示范实验室6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9个。
学校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十五”以来,我校共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67项(其中主持项目37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80项,承担各类横向课题355项。在已经完成的研究项目中,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1项;发表的学术论文总量达7130篇,出版学术著作282部;获得国家专利45项。“十五”期间,年均进校科研和科技服务经费4680万元,目前,全校在研科研经费达8000多万元,排名位居省属高校第一。
新校区建设成效显著,办学基本条件日益改善。我校的云塘新校区建设于2005年7月正式启动,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一个占地面积2083亩,校舍规划建设面积约78万平米,能容纳2万余名全日制本科生的现代化校园,矗立在离老校区约12公里的长沙市南郊。目前,新校区已入住本科生1万多人。, 。,,中外期刊3192种,拥有集借阅、查询、检索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建有主干千兆、部分为万兆的网络核心系统,多媒体教室与语音实验室座位10000多个。
在国内大学排行榜中,我校排名位次一年一个台阶,呈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由网大发布的“2007年中国大学综合指标排行”中,我校列173位,位居湖南省高校的第五名;在网大理工类分类榜单中,我校列49名,位居湖南省理工类高校第一名;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中,我校在一般大学中列72位,位居湖南省一般大学的第二名;在该排行榜的学科分类榜中,我校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和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分别列为第6名和第1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