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住房公积金几个理论性命题浅论.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住房公积金几个理论性命题浅论.doc

上传人:unnwldv331 2019/8/6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住房公积金几个理论性命题浅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住房公积金几个理论性命题浅论住房公积金制度自1991年建立以来,制度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以上海为例,截至2012年12月底,,,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3548亿元,,,。仅2012年一年即发放共有产权房(经济适用住房),。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支持职工住房消费、推动保障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尽管如此,当前社会各界对住房公积金制度持负面意见的人仍不在少数:有人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富人俱乐部”,有“劫贫济富”之嫌,对其存在的合理性提出质疑;有人认为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难以承担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职能,应该改组成国家住房金融机构或合作制住房储蓄银行,或者合并到大社保体系,或者干脆取消,等等。在当前政治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公共管理出现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维化趋势的社会背景下,应如何回应当前时代条件下社会公众对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要求,并客观理性地审视这些问题与挑战? 一、几个理论性命题 ,但学界和业界普遍认为强制性、互助性、保障性是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属性。当代社会,转型意味着两种内涵:一是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由计划统管向释放市场力量转型;二是人们工作生活状态由相对静态固化的状态向流动多变的状态转型。两种转型相互作用,成为形塑中国社会转型特征与走向的重要力量:前一种转型导致社会各阶层收入和财富出现快速分化,后一种转型则意味着中国人口大迁徙、人才大流动的历史潮流已经来临。转型之下,中央和地方迅速完成城镇房改的责任重构,房屋供给呈现出“去福利化、趋市场化”趋势。单位集资建房和福利分房已成历史,住房消费已基本属于个人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不少人开始对政府强制职工参与长期住房储蓄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提出质疑,认为仅凭一部低于法律地位的“条例”似乎难以为住房公积金的强制性提供强有力的法理支撑,甚至有学者提出有公有权对私有财产权的干预之嫌。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住房消费的决定性因素。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快速增大,必然造成不同阶层住房可支付能力的显著差别。在高房价的推动下,高收入者往往可以通过良好的资信和经济实力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中低收入者则往往因买不起房而难以享受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支持。在这种背景下,不少人高呼住房公积金“劫富济贫”、“嫌贫爱富”,住房公积金的互助性和保障性价值属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甚至有人呼吁要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精神,住房公积金中心是“直属城市人民政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这就决定,各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或会员制法人实体,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职责看,它管理着庞大的长期住房储金,需要承担住房公积金存款缴存、贷款发放、贷款呆账管理等一系列金融功能。有人认为住房公积金中心自身作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