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渭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及立项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97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渭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及立项报告).doc

上传人:sssmppp 2019/8/7 文件大小: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渭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及立项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渭南发展概述渭南市,隶属于陕西省,古称下卸、莲勺。位于东经108。50’・110。387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是陕西省的“东大门”,早在秦汉之际,渭南就已享有“省垣首辅”,“形胜甲于三秦”的美誉。总面积约1313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60万(2010年六普数据)为陕西省农业大市和人口第二大市。辖临渭区、华州区2个市辖区,大荔、富平、白水、潼关、蒲城、澄城、合阳7个县以及韩城、华阴2个县级市,其中韩城为省内计划单列市试点,享有设区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行政级别升格为副市厅级建制,财税体制省直管。渭南位于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段的关键组成部分,还是西北唯一一个拥有三大国家级经济区叠加政策(“关天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地级市。渭南是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农业基地,也是西北粮食产量第一大市。工业以冶金、能源化工为支柱,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铝矿储量位居亚洲第二,中国第一。 2016年是渭南市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小康的起步之年。回望过去的5年,渭南给全市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经济总量跨越千亿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472元和8705元、三产比重不断趋向合理,以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的崛起正不断为渭南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步入“十三五”,渭南市提出了更高目标:到2020年,力争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达到45900元和16000元,较2010年实现“三个翻一番多”,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城镇化率达到60%,丰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力在追赶中增强行走在渭南的街道上,一些变化显而易见:交通更加便捷了,环境更加优美了,随着万达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的落成更为渭南增添了许多繁华。“十二五”期间,渭南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经济总量跨越千亿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472元和8705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可行性分析创建绿色工厂。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分类创建绿色工厂。引导企业按照绿色工厂建设标准建造、改造和管理厂房,集约利用厂区。鼓励企业使用清洁原料,对各种物料严格分选、分别堆放,避免污染。优先选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推动水、气、固体污染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降低厂界环境噪声、振动以及污染物排放,营造良好的职业卫生环境。采用电热联供、电热冷联供等技术提高工厂一次能源利用率,设置余热回收系统,有效利用工艺过程和设备产生的余(废)热。提高工厂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建设厂区光伏电站、储能系统、智能微电网和能管中心。发展绿色工业园区。以企业集聚化发展、产业生态链接、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建设。优化工业用地布局和结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利用余热余压废热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建设园区智能微电网,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实现整个园区能源梯级利用。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供水、污水等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促进园区内企业之间废物资源的交换利用,在企业、园区之间通过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环境统计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发展园区信息、技术、商贸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绿色供应链。以汽车、电子电器、通信、机械、大型成套装备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绿色供应链标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支撑,带动上游零部件或元器件供应商和下游回收处理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践行环境保护责任,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冋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建立绿色原料及产品可追溯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开展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品牌绿色竞争力。引导企业建立集资源、能源、环境、安全、职业卫生为一体的绿色管理体系,将绿色管理贯穿于企业研发、设计、采购、生产、营销、服务等全过程,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绿色化。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的绿色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示范带动作用,在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