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品德教育促进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品德教育促进方案.doc

上传人:drp539603 2019/8/7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品德教育促进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一、緣起與問題    自解嚴後,我們的社會受到自由民主風潮的激盪而開創出多元嶄新的風貌,但卻也衍生傳統與現代、精神與物質、科技與人文,以及本土與國際等若干議題的矛盾、衝突或失調,導致原有價值系統解體與社會規範失序。教育體系中,亦因著升學主義的瀰漫,以致五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不易落實;而校園威權體制的解構,亦使得師生、行政與教師等倫理關係受到衝擊而被忽略;加之校園內外缺乏典範人格的正向引導,致使學校、家庭與社會等德育功能日漸式微,青少年道德價值混淆與偏差行為日益惡化。凡此,業已引發教育與社會各界關切,企盼在新世紀開啟之際,重建當代民主生活之倫理基礎。品德教育屬教育本質之基礎工程,乃兼顧知善、樂善與行善之全人教育,其亦是對當代社會文化持恆思辨與反省之動態歷程,故於此刻循教育管道,強化具時代意義之品德教育,藉以促進家庭與社會教育之良性循環,確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然而品德教育不僅在強化個體優質品格面向,增進***生活幸福,更期奠定公共領域之共識基礎與規範,增強身為現代公民應有之核心價值、行為準則與道德文化素養,使社會更朝良善發展。   綜觀當今教育思潮,美國近十年來業已積極推動「新品德教育」,強調當代核心價值,且以多元教學模式加以推廣;英國則於近年推動「價值教育」與「公民道德教育」課程;鄰近之新加坡、日本亦始終重視學校道德教育之實施。長久以來,我國學校教育所努力與擔負之「德育」功能,固有其某種程度的效益,其貢獻亦不容抹煞,然內外在環境之遽變,家庭與社會教育功能式微甚或負向影響漸顯之際,品德教育勢須在重重桎梏與衝擊中,以嶄新思維與開放胸襟,並結合學校、家庭與社會,共同創建一個新的方向與願景。    基此,本部特依九十二年「全國教育發展會議」結論,成立「品德教育工作小組」,以因應社會變遷與學生身心發展變化之需求。冀藉本方案之推動,以學校教育為起點,引導並協助各級學校(小學至大學)在既有基礎上,發展其具有特色且永續之品德教育校園文化,藉以強化學校全體成員對於當代核心價值之建立與認同、行為準則之確立與實踐,以及人文與道德素養之提升;同時,藉由統整各級政府、家長、社會組織及媒體等力量,喚醒全民對於品德教育之重視,齊為優質社會紮根奠基。二、本案目標   品德教育概念實乃抽象、廣泛且易流於不同解讀,茲為有利於本方案之實質且有效推動,將聚焦著重於品德之「道德核心價值」及其「行為準則」。所謂道德核心價值係指人們面對自我或他人言行,基於知善、樂善與行善之道德原則,加以判斷、感受或行動之內在根源與重要依據,其不僅可彰顯***道德品質,並可進一步形塑社群道德文化;其呈現方式有二:一是德目,諸如正義、關懷等,二是原則,例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等。至於行為準則乃奠基於道德核心價值,加以具體落實於不同情境中各個群體之言行規範,例如校園中推行正義(核心價值),其學生行為準則可為幫助弱小同學,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之行為準則為公平對待同學,家長、媒體與社會大眾之行為準則為不歧視弱勢族群等。此外,當代品德教育必須符合民主原則,因而本案之品德教育強調校園文化之集體形塑,以及擴大參與成員且經溝通論辯過程達致共識等特點。   基此,本案之品德教育方案目標如次:(一)增進各級學校學生對於當代品德之核心價值及其行為準則,具有思辨、選擇與反省,進而認同、欣賞與實踐之能力。(二)引導並協助各級學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