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抑郁症临床路径抑郁症临床路径(2013年版)一、抑郁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抑郁发作(ICD-10:F32),复发性抑郁症(F33)。抑郁发作(F32)                                             无精神病症状单一发作:焦虑性抑郁症、重度抑郁症、致命抑郁症。                       单次发作:有精神病症状的重度抑郁症、精神病性抑郁症、心因性抑郁性精神病、反应性抑郁精神病 复发性抑郁症(F33)                                   无精神病症状内因性抑郁症                   重度抑郁症,无精神病症状复发性                 躁郁性精神病,无精神病症状抑郁型                 致命性抑郁症,无精神病症状复发性                  有精神病症状内因性抑郁症             躁郁性精神病,有精神病症状抑郁型             复发性严重发作:              .有精神病症状重郁症                   .心因性抑郁性精神病                   .精神病性抑郁症                   .反应性抑郁性精神病    ,缓解期    (二)诊断依据。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常见的症状还包括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案。、焦虑较突出的患者可予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拒食、严重自杀企图的患者电抽搐治疗(ECT)。(工娱治疗)、物理治疗(脑电治疗、中频脉冲治疗、经颅磁刺激、音乐治疗等)。(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0:F32抑郁发作疾病编码,F33复发性抑郁症。,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生化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甲肝、戊肝、梅毒、艾滋病等);甲状腺功能、性激素组合;(3)胸片、腹部B超、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大便常规、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头颅CT、头颅MRI、脑地形图、诱发电位、P300认知电位、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药物浓度监测、MMPI、EPQ、韦氏智测、HAMA、SAS、SDS、CGI等。(七)选择用药。:总原则是根据病情,结合备选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经济性和服用的简易性进行选择。即遵循STEPS原则:Safety(安全性)、Tolerability(耐受性)、Efficacy(有效性)、Payment(经济性)、Simplicity(简易性)。(1)根据患者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2)对于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3)提倡单一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原则,避免同时使用作用于同一递质系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抗抑郁药物,以免引发5-羟色胺综合症等严重不良反应。(4)对伴有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可联合使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但不能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该类药物,并应当在睡眠障碍和焦虑症状缓解后逐渐停药,以免引发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同时应当注意,大部分抗抑郁药物均有抗焦虑作用,因此无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