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品德与社会学有所获 思有所悟.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品德与社会学有所获 思有所悟.doc

上传人:kjgjsfg 2015/12/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品德与社会学有所获 思有所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品德与社会学有所获思有所悟
更多0
分享本页将有机会获得最新IPAD2及其它奖品.
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社会化属性而设立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涉及的是学生最平常的生活,不可忽略的是它的生活味和它的人文属性。旨在让每个学生通过感受、体验和对话学会生活,适应生活,成为一个社会的人。结合我校研究专题,总结出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乐学”的一些做法,仅供探讨。 
一、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 
几年的生活经历,耳染目濡,已经让这些初入人伦、涉世未深的鲜活生命有了一定的认知积累。这些学生身边现实存在的、或曾经经历过的元素在课堂的宽松氛围中被触动的刹那,也就自然成为了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迸发的时刻。 
(一)提问对话——以石激浪 
此方法简洁明了、直切主题,相对省时高效,需要我们花些心思的是问题的侧重点。当问题侧重点与学生熟悉的内容碰撞时,便可“一石激起千层浪”。 
比如“人们的职业与劳动”一课,可以从提问学生:你父母亲的职业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工作的?”让学生与自然对话中引入课题。又如“变化中的社区”一课,提问:你还记得你原来居住过的社区是什么样吗?由于提问内容是学生非常熟悉,故极易引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并可顺势按需进行组内交流。 
(二)媒体提示——以点引面   
生活,是一个无限的时间和空间。若想在课堂中汇集生活的缩影,则需借助媒体的呈现,在给学生感观刺激的同时,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媒体运用需要适时、适度,且要考虑教育成本与教学效果之间的性价比,即媒体在教学目标达成所起到作用的大小,且勿流于形式。 
1、实物:适用于利于收集、便于携带的小型物品。如“学会辨别东南西北”可让有指南针的学生将实物带来,并对其特点进行简要介绍,进而提问学生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 
 2、图片:用于再现对本课目标达成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场景或物品。如“热闹的集市”一课,                    
直接将具有代表性的集市图片呈现给学生,询问学生图片中展现的是什么场景,并请去过的学生具体介绍。 
3、录像:给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但相对教育成本也会相对提高。如“让我们学会合作”一课,教师可事先录下学生课间活动的相关合作的场景在课堂播放,并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合作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引导学生总结怎样才能成功合作。学生的生活画面被重温,既调动学生兴趣,又让课堂省时高效。 
二、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小学生涉世未深,对他们而言,未知的世界还太宽广,即使曾经在无意识状态下的生活中经历过,也很少给他们以启迪和发现。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学****小马过河,以身试之,让学生获取更多直接体验并在实践中有所感悟。 
1、课前调查——让学生有备而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其本身就是一种学****体验,故学生积极性较高。“在学校里工作的人们”、“在商店里工作的人们”、“学校周围有什么”等多个课题,都比较适合这种方法。当学生亲耳倾听、亲眼所见、亲自询问之后,其表达欲、表现欲也会随之被激发,进而在课堂上的成果汇报中获得快乐体验。 
调查前的布置和提示是学生成功调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指导需细致入微,要帮助学生做到小组分工中责权明确、调查方法适当、语言精炼有礼貌、结果汇报形式得当等。如调查“在学校里工作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