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媒体融合是一场革命.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媒体融合是一场革命.doc

上传人:ipod0a 2019/8/11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媒体融合是一场革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媒体融合是一场革命2015-01-15喻国明特尤特上篇谈媒体融合,首先要理解互联网是什么?在我看来,它是一个重新聚合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的一种结构性的力量,在它的作用之下,整个的传媒业态、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它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源,会在互联网的重新架构之下,呈现出一种跟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面目。这就是互联网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真正意义。如果我们还是把它仅仅看成是一个渠道、通路、手段的话,那我们是在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互联网导引之下的媒介转型,我认为是一场革命。至少对我们来说在互联网架构的新的平台上,仅仅做好内容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经常讲内容为王,内容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今天实现价值的链条,关键点、关键环节已经比过去要显得更加复杂。在我看来,可能很多因素决定我们的价值落地、价值实现。最基本的有三点,第一内容,当然需要一个好的内容;第二需要一个好的技术平台;第三要有一流的用户洞察。这三点是今天互联网背景之下媒介运作的三大价值支撑点。有了这三点,未必能够做到一流,但是没有这三点当中的任何一点,都很难在今天的市场上有所作为。应对互联网的逻辑错误“”讲话中****同志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其实在业界、学界已经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大概两三年以前就有人开始使用这个概念,现在已经用的很滥了。但是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用这样的概念,来统和我们今天的传媒发展,这还是第一次,它是有标志意义的。它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用媒介既有的整合逻辑去运营我们的媒介,恐怕越走越艰难,成本越来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跟****总书记提到的这个概念相关联的,就是****总在另外一个内部场合提到的另一个概念,就是我们深陷舆论困境这样一个概念。我们政府实际上在最近这些年的发展当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遇到了在舆论领域的危机。我们说的话,没有人听;我们办的事情没有人信任,这在很大程度上真的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危机。事实上,放眼看世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全世界任何一个政党和政府中拥有的媒介,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运营的自如程度,以及它的边界规则的设置,都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居然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被所谓“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的几句话弄得我们举手无措,很无奈、很无力。这难道不能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考虑一下,我们到底在什么地方犯了一些根本性的错误?这实际上是在提出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对于互联网本身的态度而言,这20年来政府一直是重视网络的。网络一出来我们马上就办了网站,手机一出来我们马上又办了手机报、手机媒体,最近这些移动互联网出现的时候,我们又大量去投入、投资办APP客户端。对互联网产生的任何一种手段,我们事实上都是下工夫去研究、进入的。但是其实效果甚微。为什么我们如此投入,却没有相应的效果?就是我们的应对逻辑、应对战略本身的问题。拿天气变化来举例,天气变化对我们有两个意义,从气象学意义上来说,明天要降温了,后天要下雨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权宜之计就可以了,添点衣服、出门带个伞。但是从气候学意义上来说,我们发现整个地球在未来可能要进入冰川纪,那对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都会提出重大的、深刻的变化。我们过去的错误,无论是政府还是传统媒介,仅仅把它看成一个渠道、一种通路、一个手段。因此,我们自身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我发展的历史惯性画延长线,这显然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情况下,这种延长线是难以为继的。诺基亚的失误我们都知道手机界有个大品牌叫诺基亚,去年因经营不善被微软收购。在收购签字仪式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诺基亚的总裁曾经不无伤感的说了一句让全场都很动容的一句话,说“好像我们也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落得这样一个结果?”这恐怕是我们很多政府人士、媒体人士的共同感慨。我们没做错什么,我们在努力。但问题是,从你自身的逻辑,就像诺基亚一样,从你自身的逻辑画延长线,你真的把你的产品,无论是品牌、品质、服务,都已经做的很不错了。但问题在于你自身的逻辑,跟社会逻辑、市场逻辑、人们的价值之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裂口。你走的越远,跟社会实际要求之间就差的越远,你的价值就越来越远离社会需求、与社会的契合度就越来越低。那么你衰败下去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人说,如果我们深刻的把握这种变化,能不能避免我们所出现的这种被动的边缘化的趋势?也未必。既得利益之殇柯达公司曾经是影像记录界的一个巨无霸企业。但是在数码科技的推动之下,一夜之间这个巨人轰然倒塌。为什么?难道是他们对数码科技本身的发展缺少把握?完全不是这样。你查阅一下柯达公司的发展历史,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面,柯达公司对数码科技的把握是执牛耳的。为什么他既有规模、又有品牌、资金,以及技术优势,却不能在数码科技推动之下,顺利转型到新的发展业态上去?这就是既得利益。我们可以设想,当数码科技本身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发展的时候,它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可能。在它整个的市值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