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文解读方法探微摘要:阅读、理解古诗文,向来是学生比较头疼的事,就读《古文观止》时的一些感悟,浅谈对阅读理解古诗文方法的一点认识和理解。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古诗文;字词;朗诵在读《古文观止》序言中有这样的话:“余束发就学时,辄喜读古人书传。每纵观大意,于源流得失之故,亦尝探其要领。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其中“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这句我觉得是读古诗文一类书的要旨。要理解、赏析古诗文,最主要的还是字词的解读。用《古文观止》的术语就是字词训释、文义理解。以《陈情表》为例谈谈我的浅见: 一、文字解读,疏通大意汉语是独特的语言,一个个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要理解语句就离不开语音、字形、词汇、语义几方面。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文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显得尤为重要。 ,同一个字,读音不同意义有别,所以一词多义更是学习重点。如《陈情表》中“既无叔伯,终鲜上声兄弟。”“母孙二人,更平声相为命。”“鲜”“更”字读音不同,意义不同。 :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这句中“蓐”通“褥”,知道了这是通假字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不理解,不仅难以弄清文意,而且有可能弄出笑话。例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俄也。拜官曰除。”“母孙二人,更平声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更,迭也。言二人迭相依为命。区区,犹勤勤也。”还有“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中“不行”“成立”的正确理解。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句中外、内的用法。 。古汉语中的特殊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其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这两句的文化意蕴更是耐人寻味。理解诗文中的文化意蕴是解读古诗文的最高境界。 。二、朗读背诵,体悟情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大声朗读,体会诗歌的平仄、押韵的韵律,然后注意节奏、语音,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反复朗读,体会诗文的感情基调。朗诵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美妙恰当的音乐可以激发朗读的情感共鸣。 ,意境与诗文相同的图画直观感受诗歌意境。 ,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进而积极学习、积极朗诵,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适度表演,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内容,体现人物感情,能更好地融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这样对诗歌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三、知人论世,理解意蕴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基于一定的历史背景,理解古诗散文也不例外。对于创作背景环境的分析必不可少。知人论世、缘景明情,全面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思想感情。《古文观止》中《陈情表》一篇里有这句的解读:“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鸟反哺其母,言我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