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doc

格式:doc   大小:23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doc

上传人:yixingmaoj 2019/8/14 文件大小:2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本节主要讨论天气尺度的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关于高空大型暖性高压、冷性低压及热带气旋、副热带高压等,则在其他章节中讨论。    气旋是同一高度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的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其旋转方向为顺时针。从气压场的角度看,气旋又是低气压,因而又称为“低压”。反之,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大尺度涡旋叫反气旋。    气旋、反气旋的强度一般用其中心气压值来表示。气旋中心气压越低,气旋越强,反之越弱;反气旋中心气压越高,反气旋越强。    地面气旋的中心气压值一般在970~1010hPa之间。地面反气旋气压一般在1020~1030hPa之间。就平均情况而言,温带气旋与反气旋的强度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冬季比夏季强。海上温带气旋比陆地强,反气旋则陆地比海上强,这与海陆的热力作用不同有关。    、反气旋的分类    (1)气旋    根据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理区域,可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两大类;按其热力结构可分为锋面气旋和无锋面气旋。气旋中有锋面的气旋叫锋面气旋,锋面气旋的温压场是不对称的,移动性大,而且是带来云和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本节讨论的重点所在。无锋面气旋又可分为两类①热带气旋: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当其中风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台风或飓风;②局地性气旋:由于地形作用或下垫面加热作用而产生的地形低压或热低压,这类气旋基本上不移动,一般不会带来云雨天气。    (2)反气旋    根据其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理区域分为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和副热带反气旋;按其热力结构可分为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    活动于中高纬度大陆近地面层的反气旋多属冷性反气旋****惯上又称冷高压。冬半年强大的冷高压南下,可造成24小时内降温超过10℃的寒潮天气。    出现在副热带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多属暖性反气旋。副热带高压较少移动,但有季节性的南北位移和中、短期的东西进退。        气旋源地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温带地区。如果以在一定面积中气旋生成的频数来统计,可以发现气旋发生频数在水平空间上有明显的极大值与极小值分布,。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北半球气旋源地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    (1)1月和7月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有两个气旋最大频率中心,这就是半永久的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所在地。亚洲、北美大陆北部及沿海的气旋分别向这两个频率中心移动。比较图中1月与7月的情况可以看到冬季气旋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夏季,同时东亚气旋路径夏季比冬季偏北。    (2)气旋的源地分布基本上与纬圈平行,呈东西向,在洋面上,特别在太平洋上,纬圈向的气旋源地尤其明显。    (3)巨大山地的背风坡一侧及其以东地区。北美的落基山、阿巴拉契亚山,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亚洲青藏高原的东面,都是气旋主要的发生地。    (4)海湾以及内陆湖泊,在冬季温度较高,很容易有气旋生成。地中海中的意大利半岛的两侧,黑海、里海、北美的五大湖区等都是著名的气旋源地。    对东亚气旋发生情况的统计表明,无论冬夏东亚气旋在30°~35°N和45°~50°N两个地带中生成的频数最高,而这两个地带中前者与长江淮河流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