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也说“案山”【精品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也说“案山”【精品论文】.doc

上传人:sssmppp 2019/8/16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也说“案山”【精品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也说“案山”摘要:“案山”一词是我国古代堪舆术小的一个专有名词,用指基址(包括阳宅和阴宅)正对而并月•离基址最近的矮山。唐宋以后随着堪舆术的发展和普及,一些禅宗佛典中也陆续出现了堪舆术语,井借该词来阐述新的祥宗义理。关键词,训诂;五灯会元;案山;堪舆术;禅宗《五灯会元》卷六“龙湖普闻禅师”:师曰:“师意如何?”霜曰:“待案山点头,即向汝道。”师于言下顿省。有人指出:“案山”一词不应该加横号,因为“案山”不是一个专有山名,它是泛指较为低矮的山,并多方引证,认为“案山即是与主山相对的低矮Zlllo”小华书局1984年版《五灯会元》在“案山”下以横线标示,着实不妥,但是笼统地说“案山”是泛指较为低矮的山,或说案山即是与主山相对的低矮之山,是不严密的,现补疏如下:“案山”一词是我国古代堪舆术中的一个专有名词,用指基址(包扌舌阳宅和阴宅)正对面并且离基址最近的矮山。堪舆术也叫风水术,晋郭璞《葬书》云:“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汉书。艺文志》有《堪舆金匮》十四卷,《宫宅地形》二十卷,《史记•日者列传》亦载有堪舆家事。魏晋时期,出现了管辂、郭璞等堪舆宗师,《管氏地理指蒙》和《葬书》即是分别托名二人而作,唐宋Z时,堪舆术逐渐成熟,比较著名的当推以杨筠松及共弟子曾文迪、廖瑶、刘江东等为代表的江西形势派。在堪舆术中,选址的章法很多,但一般要求是基址要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要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具体说就是左右耍有次峰或岗阜的左辅右弼,称作青龙、白虎砂山;后面要有可以依靠的山峰叫主山,它的正前方并且离它最近的矮山就叫案山,之所以叫案山,是取其形态和功能象古代的几案。而前方与基址遥相对应,作朝揖Z状的山叫朝山。唐杨筠松《撼龙经》云:“客山千里來作朝,朝在而前为近案。”说的虽是相阴宅的理论,可实际上相阳宅也是如此,唐杨筠松《疑龙经-疑龙十问》云:“问君阳宅要安居,此与安坟事一如。人家无坟有善宅,宅与阴地力无殊。”《五灯会元》“主山吞却案山”,“主山高,案山低”,说的就是寺院前后的案山主山,并且主案山高低有别,《疑龙经》云:“案来降我人慈善,我去伏案贵人贱。龙形若有云雷案,人善享年也长远。”《五灯会元》中共有七处“案山”都指门前最近的矮山:1) 师曰:“师意如何?”霜曰:“待案山点头,即向汝道。”师于言下顿省。(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六)2) 上堂:“孤迥迥,峭巍巍。”僧出问曰:“某甲不会。”师曰:“而前案山子也不会?”(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三)3) 上堂:“五五二十五。案山雷,主山雨。明眼衲僧,奠教错举。”(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4) 上堂:“诸和尚子莫忘想,天是天,地是地,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良久曰:“与我拈案山來。”(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五)5) 门Eh“争奈主山高,案山低?”师曰:“须弥顶上击金钟。”(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五)6) 前面是案山,背后是主山,塞却你眼睛,拶破你面门。(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7) 上堂:“主山吞却案山,寻常言论。拄杖子普该尘刹,未足为奇。光境两亡,复是何物?”良久曰:“刼火洞然毫末尽,青山依I口自云中。"(宋普济《五灯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