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时2课题第一课聆听《春天》第1课时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2、通过对“春天”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学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春天。教学难点感受音乐,培养能力。教具准备班班通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问好。2、律动: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基本部分:1、教师讲解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2、完整聆听全曲。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3、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4、想一想用怎样的节奏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范唱,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2、听歌曲范唱,用手指点教材上的图示,感受音的高低和长短。3、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4、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四、编创与活动1、让学生根据歌曲自己编创动作,教师选出表演好的学生上台展示。2、各小组分别编创动作表演,小组间相互评比学习。五、课堂评价活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六、教师小结,下课。七、安全教育上下楼梯靠右行,开关窗户要注意手,不要被卡到了。八、板书:第一课、《春天》1、聆听《杜鹃圆舞曲》2、表演《布谷》教学后记2/4●○欢快、活泼3/4●○○优美、抒情XXX︱X-︱XXXX︱XXX︱X-︱3523︱5  ХХ0∣ХХ0‖0ХХ∣0ХХ‖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时2课题第一课聆听《春天》第2课时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燕子》,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学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教具准备班班通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问好。2、律动: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二、基本部分:(一)、聆听《小燕子》《小燕子》。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分组表演。(二)、表演《小雨沙沙》,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边唱边表演。三、复习歌曲《布谷》。四、编创与活动1、让学生根据歌曲自己编创动作,教师选出表演好的学生上台展示。2、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五、课堂评价活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六、教师小结,下课。七、安全教育春季到了,天气变化大,注意适当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八、板书:第一课、《春天》1、聆听《小燕子》2、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后记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时2课题第二课《放牧》第1课时课型新课教学目标通过聆听《牧童》,使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学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牧童生活。教学难点理解音乐,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教具准备班班通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2、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基本部分:1、导入。结合“放牧”主题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已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2、学习歌曲《牧童》。(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范唱,初步感受歌曲。(2)、听着范唱,用手指着图谱(羊)轻轻地跟唱。领会音的高低和长短。(3)、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4)、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教学过程3、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1)、听前,猜一猜“牧童到哪里了”。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学生初听。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2)、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曲。,边唱边表演歌曲《牧童》。三、编创与活动1、让学生根据歌曲自己编创动作,教师选出表演好的学生上台展示。2、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四、课堂评价活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五、教师小结,下课。六、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