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不觉前贤畏后生,作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不觉前贤畏后生,作文.docx

上传人:ttddou01 2019/8/1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觉前贤畏后生,作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觉前贤畏后生,作文不觉前贤畏后生顾随先生解释人相轻,认为人相轻皆由自尊,而以理智判断之,又不得不有所怕,所谓后生可畏也。欧阳修说东坡可畏,有东坡在,三十年不复说我矣!东坡又怕黄山谷(庭坚)。盖山谷在诗的天才上不低于东坡,而功力过之,故东坡有效山谷体。顾先生说。黄山谷又怕谁呢,怕陈后山(师道),后山作品虽少,但在小范围中超过山谷,因此,山谷又说:陈三真不可及! 晚清以至民国,不觉前贤畏后生者大有人在。光绪奋发自强,欲广求人才。一日,光绪问翁同龢:卿与康有为相比以为如何?翁曰:康之才胜臣百倍。翁既有自谦也有雅量。廖季平所著《公羊论》,与其师王湘绮《春秋公羊传笺》陈义多有不合处,湘绮对季平说:睹君此作,吾愧弗如。王氏当然有自谦的资本。素爱臧否人物的叶德辉曾说:清末有四人讲&lsqu;公羊&rsqu;,王壬秋、廖季平、康有为和我。我们各有各的&lsqu;公羊&rsqu;,内容绝不一样。这话若让康有为说,绝不会是这样。康氏向自视甚高,睥睨众人。康氏号长素,盖谓其学问长于素王孔子也。甲午会试题为,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康的结语写道:夫孔子大矣,孰知万世之后复有大于孔子者哉?阅卷者咋舌弃去。1891年,康有为在众高足簇拥下,移居广州,正式挂牌讲学,是为万木草堂。康氏自封为素王,但他当时仅仅是个童生,他的头号门徒梁启超却是个新科举人,正所谓秀才老师,举人学生。1893年,做了20年童生的康有为最后一次提着考篮,与一群10余岁的嘻嘻哈哈的小年轻一起进入广州考棚,拼却老命,终于中举。两年后,又在北京会试中了进士,正如郑板桥所言:如今脱得青衫去,一洗当年满面羞!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康氏常发怪异之论。据鲁迅记载,康周游11国,一直到达巴尔干,终有所悟外国常有弑君之乱,皆因宫墙太矮!1895年,康有为开始着手制订一系列新的计划,包括拟定在巴西建立一个新中国的方案。他认为巴西地广人稀,是中国移民的理想去处。史家蔡尚思说:康有为的短处是太主观,太武断,太附会。康有为有一方印,刊句云:维新百日,出亡十三年,游三十二》云:如此印得未曾有,可谓清季有数人才矣。梁启超也是位卓异的人物,史家许倬云曾说:像任公那样天赋超群的人,近百年,恐怕难找了。任公在戊戌变法时期,基本上还是一个康有为思想的鼓吹者,无一字不出于南海。流亡日本后,他开始广泛涉猎各学科,汲取世界最新知识,自构思想体系,逐渐在思想上、政治上超越了其师康有为。康梁的顺序变成了梁康。特别是与孙中山接触后,梁启超渐渐转变保皇思想,由改良而渐变为激进。1899年夏秋之间,梁启超甚至致信其师康有为,劝其放弃保皇思想,信中说: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改造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今上贤明,举国共悉,将革命成功之日,倘民心爱戴,亦可举为总统。吾师春秋已高,大可息影林泉,自娱晚景。启超等自当继往开,以报师恩。康有为得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