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yzhlya 2019/8/19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二、学情分析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三、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四、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五、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设计的意图:从上一课的“请教”知识自然过渡到新课上,并同时营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的愿望,让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中。(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1)把诗读通读顺。(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设计意图: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忽视了基础教育,我们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扎实抓好字、词。所以设计了比较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也体现了生的自主学****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结合版书: 鸟飞尽云独闲孤单寂寞山相对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