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9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措施.doc

上传人:yzhlya 2019/8/20 文件大小: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措施脑梗死的护理措施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和含碘食物,少吃动物内脏和肥肉,适量食用植物油,食物不宜过咸、过甜避免足够的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避免热量过剩,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定时进餐,避免过饱,忌烟酒昏迷、危重病人发病1~2天内禁食,一般48H后可鼻饲流质饮食。清醒而无吞咽困难者给流质、半流质饮食偏瘫病人患侧面肌无力,舌的搅拌能力减弱,进餐时鼓励病人尽量坐位进食。若不能坐起,要取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易于咀嚼,避免呛咳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取平卧头低位,注意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若肢体瘫痪,在发病的当天即可为病人做被动运动,并和家属一起制定锻炼计划活动原则:从大关节开始逐渐至小关节,幅度由小到大,由轻到重指导肢体活动的方法:被动运动应包括患肢所有关节、各方向的运动,重点是肩外展、外旋,前臂外旋,腕及手部各关节的伸展,拇指外展与对掌,髋的伸展及内旋,膝伸及踝的背屈等。动作平缓柔和,幅度逐步增加。一般每日可2~3次,每次15MIN左右按摩的方法:按摩可以活跃肢体的血液循环,放松痉挛的肌肉。一般采用按摩、揉捏等手法,避免过强刺激,以免引起肌肉痉挛。另外,可配以中医的推拿,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而起作用(3)知道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1)指导语言时,应先以发音开始,如让病人发“啊”音,然后学说常用的最熟悉单词,如“吃”、“喝”、“好”等,再依次学双音、词、短句及长句2)训练时,说话最好与视觉刺激结合起来,如说“喝”字时与看茶杯结合起来,或看图识字,这样收效较快(4)脑血栓病人发病一周,若无肢体瘫痪,可鼓励病人尽早活动(5)神志不清、躁动及颞叶梗死合并精神症状的病人,应加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防止跌伤、伤人或自伤脑梗死的健康教育精神要放松,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如早睡早起、定时排便等。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要多饮水,特别是夏天,由于出汗较多而致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栓形成,所以要补充足够的水分继续患肢功能锻炼,可以配以针灸治疗,以促进功能恢复,应鼓励病人患肢的主动运动。病人集中注意力运动1个关节,其他关节听其自然,在能运动1个关节后,可练****控制2个关节。也可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运动,用健侧肢体活动患侧肢体。运动量应适度,时间可逐渐延长,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宜脑出血的护理措施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是由于某种原发性血管病变如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等引发的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是指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动脉破裂出血。休息与安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15~30°,头置冰袋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压,利于静脉回流。吸氧可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翻身时动作要轻,尽量减少搬动,加床档以防坠床生活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脑出血昏迷的病人24~48H内禁食,以防止呕吐物反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以后按医嘱进行鼻饲加强皮肤护理,每日小擦澡1~2次,定时翻身,每2~3H翻身1次,床铺干净平整,对骨隆突处的皮肤要经常检查和按摩,防止发生压疮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每日1~2次;病人有咳痰困难,要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若病人呕吐,应让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肺炎急性期应保持偏瘫肢体的生理功能位置。恢复期应鼓励病人早期进行被动活动和按摩,每日2~3次,防止瘫痪肢体的痉挛畸形和关节的强直疼痛,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失语的病人应进行语言方面的锻炼加强尿便的护理:若病人有尿潴留或不能自行排尿,应进行导尿,并留置尿管,定时更换尿道,注意无菌操作,每日冲洗会阴1~2次。便秘时定期给予通便或食用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嘱病人排便时勿用力过猛,以防再出血脑出血的健康教育病人平稳后,给予低脂、高蛋白质的流质,多食水果、蔬菜,劝忌烟酒随访控制血压,控制饮食,生活规律,防止情绪波动,劳逸结合注意功能锻炼,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避免诱因:告诉病人及家属容易诱发再出血的各种因素,指导病人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及血压过高等如便秘时给予缓泻剂,血压过高时遵医嘱降压,病人烦躁时给予镇静剂处理等病情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率较高,以5~11天为高峰,81%发生在首次出血后1个月内,颅内动脉瘤初次出血后24H内再出血率最高,2周时再发率累计为19%再出血的临床特点为:首次出血后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