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艺术陶瓷的制作与鉴赏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艺术陶瓷的制作与鉴赏论文.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9/8/20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艺术陶瓷的制作与鉴赏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艺术陶瓷的制作与鉴赏论文姓名:胡启迪院系:法学院年级:2014级学号:20143510213题目: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青瓷:中国古典之美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青瓷:中国古典之美提起中国瓷器,我们最先想起的也许是最具特色的青花瓷;谈到瓷窑,首先映入人们脑海的大概是最具代表性的宋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哥窑,定窑,官窑。虽说五大名窑的到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但在五大名窑的时代来临之前,中国历史上还有另一不可忽视的冠绝古今之瓷器名窑:越窑。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越瓷类玉邢瓷类冰"。唐代通常以所在州名命名瓷窑。当时,越窑的主要窑场在越州的余姚、上虞一带。因此越窑是指坐落在唐代天宝年间越州辖区(会稽、山阴、诸暨、余姚、剡县、萧山、上虞七县)内的窑场,以出产类玉似冰的青瓷而着称。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越窑青瓷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考古调查证明,它的主要产地是在浙江省的宁绍地区(即唐代明州慈溪县上林湖,五代时划归越州,唐代亦称越州),是中国主要的青瓷发源地。当时的陶瓷不但坚固耐用,而且质量较高,有耐酸碱,盛食不变味,易洗涤等特点。瓷器表面细腻光滑,滋润似玉,呈半透明色,极富美感。因此,六朝时期有"陶瓷时代"的美誉。东汉后期,烧制青瓷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在迅速发展和工艺长进的基础上,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的烧制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制瓷业的地域由南向北,几乎遍及全国。因此促使它不断发展,呈现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局面。六朝青瓷的造型,一般说来比较单纯而相对稳定,变化不是太大,样式也不算太多。早期的瓷器因袭两汉旧制,显得拙朴规整,淳厚稳重,只有西晋青瓷造形丰富,承前启后,艺术性又特别强,设计方意美观大方。总体感觉清新。越窑青瓷鼎典雅、柔和轻巧。到了唐代,各个艺术门类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越窑青瓷在唐代辉煌璀璨文化的影响下,又有了突出的成就,此时是越窑发展鼎盛时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所谓的"秘色"瓷,造型严谨,釉色青翠均匀,色泽典雅,更是当时越窑青瓷的十分引人注目的产品。唐代的越窑青瓷,深得当时的诗人喜爱,不少诗人都描述和歌咏过越窑青瓷的美,如顾况的"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孟郊的"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施肩吾的"越碗初盛蜀茗新";许浑的"越瓯秋水澄";郑谷的"茶新换越瓯";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咏秘色瓷器》);徐夤的"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贡余秘色茶盏》);就连日本明治时期的日本人石川鸿斋也曾作诗赞颂余姚上林湖的越窑瓷器":上林之窑盛天下,宋社已屋陶亦罢。遗珍谁得雉鸡山,久埋土中犹未化,馀姚沈君藏一瓶,釉色莹澈凝貌青。相携万里来扶桑,割爱贻我何厚情"。“千峰翠色”,“雨过天青”,“如冰类玉”,是唐代诗人对越窑青瓷的赞美之词。这也反映了越窑瓷的釉色特点:或碧玉般晶莹,或嫩荷般透翠,或层峦叠翠般舒目,等等。所以,越瓷作为茶具风气很是盛行。陆羽在其名著《茶经》中认为"越州上",因为它"类玉"、"类冰"瓷青则茶色绿。这虽是从饮茶的角度来议论,却反映了越瓷青色微浅,釉色透明又具幽美感,实属工艺与设计结合的完美佳品。唐王室墓出土的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