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突发事件应对.docx

格式:docx   大小:3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突发事件应对.docx

上传人:iluyuw9 2019/8/20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突发事件应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中:为何总被动?——以v县为例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受环境资源约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和问题早发多发、触点多、燃点低,稍有不慎随便一件小事,都可能会蹦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加之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核心的BBS、论坛、博客、微博、新闻跟贴、网络社群、微信、微视等,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加速了各类突发敏感事件的发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纵观已发生的各类突发敏感事件,尽管其发展态势各不相同,但矛头基本都是指向政府,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政府在治理突发敏感事件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何统筹各方职能,优化治理策略,是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敏感事件的当务之急和必然选择。一、突发事件的生成规律 网络突发敏感事件的生成发酵机制,基本遵循以下规律:传统媒体报道或网友爆料→网友讨论(新闻跟帖、论坛发帖等新媒体)→形成网络舆论压力(“意见领袖”发挥突出作用)→媒体跟进呼应网络议题,挖掘新的事实(新旧媒体互动)→政府出面应对→再掀波澜(假设出现应对不当)→政府解决问题和官员问责→网友注意力转移→网络舆情消散。 互联网有四大社会功能:民意表达、监督权力、推进改革功能都好理解,重要的是疏导社会情绪功能。互联网出现后,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社会减压阀”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窗口,发现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置、早解决,达到不会因此酿成大的群体性事件。 大量事实证明,互联网越是发达的地区,往往现实社会矛盾越少,越是互联网被打压得比较严重的地区,往往现实矛盾迭出。当然,互联网也有消极的一面,譬如它的放大作用,可以将有些小问题、局部问题放大成全国皆知的大事。 二、应对不适应表现 进入新媒介化时代,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在处理突发敏感事件时,普遍存在着诸多不适应: 首先是观念上的不适应。长期报喜不报忧,不能接受媒体批评,把舆情当敌情。出了事层层上报,等待上级层层传达下来意见,不仅耽误了时间,而且也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 其次是方法上的不适应。一旦出现问题后,没有很好的应对机制,总是只“接球”,不“发球”,防媒、恐媒、惧媒、抵媒,甚至戏言“防火防盗防记者”。 最后是机制上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网络舆论发展迅猛,与处置引导决策迟缓不适应;舆论传递的无限开放,与一地回应的局限性不适应;信息发布的需求性,与司法程序的过程性不适应;网上网下互动过程的突发性,和隐蔽性与引导资源的分散性不适应。三、应对处置突发事件 (一)提高各级应对敏感事件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突发敏感事件处置,是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要求。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深层转型期,涉及各方面各阶层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深刻变化,整个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人文关系都在发生着变化。在这些变化过程中,收入差距拉大,人们的心态、追求,甚至情绪都在发生着变化,变得浮躁了、现实了,变得更加关切自身利益了,变得更加伸张自身权益了。 其次,在互联网日益大众化、媒体化、现实化的背景下,不得不重视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 再次,做好突发敏感事件舆论引导,是依法行政的需要。国家早就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保密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等,一系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