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案例选编十五.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案例选编十五.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1 2019/8/20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案例选编十五.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案例选编(十五)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一所高职发展的否定之否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核心提示: □校企合作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而言,不可或缺。校企合作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基地建设如何保障教学?教学、实训的体制机制又如何完善?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八年的探索中,从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两化”理论,再到以项目部、工作室为载体的教学、实训一体化实践,一步一个台阶,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教育之路。追问一:校企合作的支点在哪里? 培养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离不开校企合作。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之初面临着所有高职院校共同的难题——学院该如何从企业“借力”?校企合作的支点在哪里?该从哪里寻找发展的突破口?金华市经济结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众多小企业主迫切需要既适应经济结构又安心金华本土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地方高校提供经济便利的科技服务。2002年,由浦江县县委书记调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的杜世禄,在专业调研中发现工商管理系在1998年就针对制药产业需要大批既懂医药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与海南亚洲制药集团公司开展了“订单培养”的合作办学。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到师资建设等均由双方共同参与,企业派管理与技术骨干为学生上课,公司的实验室、研究所也对学生开放。毕业生择优录取,有80%的学生到该公司就业。学院借鉴“医药营销班”的模式,提出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众多企业的紧密联系,通过新型的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促使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2002年,学院与浙江今飞集团结成了“亲家”,双方联合培养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人才,学院按集团要求进行教学和课程设计,公司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此外,在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学院把类似海南亚洲制药集团、今飞集团这样与学院共建的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场所,称作“紧密型基地”,除学生实****见****推荐就业外,校企双方通过订单培养、联合招生、产学结合、科研合作、多元办学、师资共享等多种途径,使双方在合作中获得双赢,使校企关系从“邻居”变成了“亲戚”。从2002年到2005年,学院建立了100余个“紧密型基地”,这批基地对学院的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等各环节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而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的成效反过来又促进“紧密型基地”的开拓,五者环环相扣的辐射与互动正是“五位一体”模式的精髓。追问二:校企合作如何突破基地瓶颈?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学院发现,校内校外的基地建设出现了两块“短板”:校内基地实训功能不够,校外基地教学功能缺乏。如何补齐“短板”,完善基地建设呢? 针对校内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实训效果不佳的现象,学院提出“校内基地生产化”的理念,即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的同时,引进企业设备或生产线,按照企业管理制度、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和生产规程开展生产性实训,积极承担生产任务或参与对外技术服务,增强实训的效果,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环境中提高技能,积累经验,提高素质,从而缩短工作适应期。截至2007年,学院建成13万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承担着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双证考核中心等多种职能,成为学院与行业企业不断联系的纽带。随着实践教学的改革深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