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永宁镇农村土地生产率调查——全国一百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永宁镇农村土地生产率的制约因素调查报告土管13级1班永宁镇农村土地生产率的制约因素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的耕地面积年年减少,虽然耕地面积多,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要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耕地面积不能低于18亿亩红线,这时我们就需要提高我们土地的生产率。这样才能增加粮食产量,避免粮食危机。要提高土地的生产率我们就需要了解土地生产率的制约因素,比如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如从业人口素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入生产资料等),进而考虑如何采取相应措施来尽量减少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为了了解周边农村土地的生产率的制约因素,对提高生产率提供可想的建议,我们组对温江区永宁镇土地生产率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实地考察。温江区永宁镇位于成都市西郊10公里,毗邻青羊、高新、郫县三个区县,,辖7个社区居委会(未含企业务工人员及楼盘入住业主),,农户6451户,农村劳动力13713人。永宁镇是全国文明城镇,全国重点镇,“成都十大魅力城镇”之一,是闻名全川的“大蒜之乡”、“小家禽之乡”、“奶牛之乡”。永宁特色农产品“红七星”大蒜被国家评为地理保护标志产品。表1我国最小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1952-1995)单位:公顷/人时段1952-19601961-19701971-19801981-19901991-,最小人均耕地面积随时间降低,耕地压力指数也不断减小。显然,耕地生产率水平提高是主要因素。资料分析显示,1952-%的增长率增长,主要是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和投入不断增加的作用。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均随时间减小的情况下,耕地压力指数同步降低,表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小的速率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的速率,最终使得耕地压力趋于平衡或减轻。一、调查对象永宁镇有地农民二、调查时间2014年12月10日星期三2014年12月19日星期五三、调查人员张慧娟(组长)、罗敬、肖新娟、贾洋措、王学忠、黄兴洁、扎兴波四、调查目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永宁镇农村土地生产率的制约因素的相关数据资料和主要问题,并形成调查报告。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生产率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土地生产率,增加农民自身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五、调查内容此次调查以土地生产率的制约因素为主要内容。土地生产率是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一项指标,通常用生产周期内(一年或多年)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品数量或产值(包括产值、净产值)指标来表示。农村土地生产率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如从业人口素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入生产资料等),在此次考察中我们进行了两次调研。六、调查方法实地考察、抽样问卷调查、调研、查阅资料七、调查成果本次实地调查中我们主要访问了天王村,隆兴村,花篱村,因为当地政府的统计科出差了,因此我们进行了两次调查,在实地调查中对当地的有地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向农民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以及亩产量,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青壮年外出务工现象严重;在进行调查问卷中,有一半以上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据他们反映家里年轻人都在城里谋生,大多数都不愿意在家里当农民种地况且在家里种地收入不高。耕地利用不完善,有废弃现象;永宁镇的农民主要是老年人。由于青壮年在城市发展,因此一个家庭的老人不能及时照顾家里的所有的耕地,造成了很多耕地的荒废。耕地不种作物、蔬菜,被外商租赁土地种树,发展园艺;在永宁镇的天王村做调查是发现原有的耕地已经种植了不少的树木,问及当地的农民才得知土地已被商人租赁。在图中可以看到在耕地上的树木有许多的耕地被用作建筑用地;在调查天王村时这一现象很突出。大多数耕作的农民学历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所以在使用有机肥方面想的都是哪个便宜买那个周围环境也不好,垃圾乱扔现象较为严重导致耕地的肥力下降,进而减少了土地的生产率。对农业保险大多数的农民不了解,这需要我们做进一步进行农业推广。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资明显不足,投入农业的资金相对偏少,占地方财政比重偏低,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建立。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资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