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年级第一学期)高安路第一小学周蓓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9个;能积累“成团成簇、蠕动、三五成群、寒气逼人”等词语;能根据媒体演示理解“成团成簇、蠕动”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的层次;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动物休眠的特点,并用流畅的语言向大家介绍。教学重点:继续学习静心阅读,边默读边思考,了解课文的主要层次,及蝙蝠和海参休眠的特点。教学难点:在学文的基础上能用流畅的语言作介绍。教学准备:预习要求:通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阅读芳草地1”课文哪部份写蝙蝠,哪部份写海参。查找蝙蝠和海参的有关资料根据“语言直播厅”,自由查找冬眠或夏眠动物的资料。准备蝙蝠休眠的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导语导入: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今天让我们走进动物世界,去看看。板书:动物补齐课题:课前预习我们知道课文介绍了哪两种动物?板书:蝙蝠、海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参”是多音字)3、这两种动物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习性?(都需要睡眠,理解此处的“睡眠”不同于平时所说的“睡觉”,是某些动物的一种生理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不动不吃)。蝙蝠在冬天睡觉。板书:冬眠。读准“眠”说说眠是什么意思。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冬眠?引发兴趣:还有的动物要夏眠。板书:夏眠。课文既介绍了蝙蝠的冬眠又介绍了海参的夏眠因此课文题目为“动物的休眠”。补全课题。说明:三年级仍旧要重视拼音教学。通过“蝙蝠”“海参”两个词语的拼音练读,让学生读准字音。同时也复习了多音字的知识。“眠”是三拼音,通过拼读适时地滚动复习三拼音的音节,巩固汉语拼音。“冬眠”是学生已较为熟知的知识,已经能自行掌握,就不用反复强调,点出即可。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夏眠”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新知”。而简单的板书也就已经将课文主干抓住。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指名读课文,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板书读错的字词,纠正;读生字。2、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蝙蝠?哪些部分写海参?用“//”将课文分成两部分。3、齐读课文,交流说明: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上课时要注意反馈预习情况。读课文,将课后“阅读芳草地”的练习内容穿插于本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段落及分段的方法。三、深入研读课文,积累语言。1、根据自学要求,分组学习。认真自读课文,根据课后格表,了解两种动物休眠的具体情况;然后小组交流。讨论:两种动物的休眠有什么不同?它们睡眠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说明: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读文,培养学生静心读文,边读边思考习惯;鼓励学生在小组主动与他人交流,自信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交流:交流写蝙蝠休眠的部分。蝙蝠冬眠的地方:山洞、屋檐……这些地方用文中概括的语言表达就是——(僻静安全能避风寒的地方。注意“僻”与“避”字形)这里“……”还可以是哪些僻静安全能避风寒的地方?蝙蝠怎样冬眠:双脚抓住崖壁、房檐等,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通过媒体理解“成团成簇”,也即前文的“集体”一词的具体表现;抓住:“挂”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蝙蝠的资料)朗读1—3节交流写海参休眠的部分海参怎样冬眠:睡觉(自问自答句子分别师生问读。知道:自己问自己回答;感受:一问一答,读来顺畅。“蠕”读音是卷舌音,抓住“蠕动”简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海参的资料)朗读4—6节说明:在交流表格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例如在交流蝙蝠在什么地方冬眠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