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教程)第4章投入产出核算广西财经学院统计系王德劲主讲*§§§§:本章要点本章要目*本章参考文献书末文献[7][8][26][27][28]。亦可参考:威廉·密尔涅克:《投入-产出分析基础理论》,秋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投入产出分析及其应用》,赵纯均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刘起运、陈璋、苏汝劼编著:《投入产出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投入产出法及其产生和发展(一)产业关联性与投入产出核算生产过程从产出看,各部门相互提供产品;生产过程从投入看,各部门相互消耗产品。由此形成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它受客观条件制约,具有一定的数量界限和规律,需要制订和运用专门的投入产出方法来加以研究。投入产出核算:以适当的衡表和消耗系数描述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并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经济分析和预测。——“投入产出法”、“产业关联分析法”或“部门联系平衡法”*(二)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法国重农学者魁奈:“经济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两大部类比例关系;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多部门间的比例关系;1920年代,前苏中央统计局:社会产品棋盘式平衡表;1930年代,瓦西里•列昂节夫:投入产出表和经济数学模型;二战后,投入产出法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形成现代经济分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SNA和MPS:投入产出核算均构成其重要部分。中国:1974~1976年试编投入产出表,1982年正式编制;新国民核算制度规定:每隔五年(逢二或七的年份)采用全面调查方法编表,其间通过局部修订编制“延长表”。*二、投入产出法的部门分类(一)产品部门及其特征基本特征::一个部门只能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如果一个部门除了主要产品之外,还生产其他次要产品,就必须把后者的产出划归到将其作为主要产品来生产的相应部门。例如:林场生产林木、木材和木制家具。:一个部门只能以相同或相似的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如果在生产同类产品的过程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投入结构或生产工艺,也应该把有关生产活动分别划归到不同产品部门。例如: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二)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关系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相似之处:都是从生产的角度进行的部门分类,都要适当考虑各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同质性,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目的和分析要求。。不同之处:产业部门并非完全满足同质性要求的“纯部门”;只有产品部门才是真正的纯部门。国民核算需要将产品部门、产业部门和机构部门等分类有机结合,分别应用于不同研究领域。*(三)产品部门划分的方式产品部门分类也可参照“产业部门”分类标准中有关部门的名称来确定产品部门,并根据分析需要和核算条件来确定产品部门划分的粗细程度。但仍应注意到,“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是两种既相似、又不同的部门分类方法。*注意①对于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区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例如,电力生产部门:水电、火电、核电、风电、油电……,这些子部门可分也可合,可细也可粗。②产品部门分得越细,其同质性越好;但实际划分时应兼顾需要与可能。例如,我国的2002年投入产出表划分123个二级部门,42个一级部门;公布资料时更简化。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产品部门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它仍然是一种合理抽象,其资料可用适当方法推算出来。基本过程为:实际投入产出资料→产业部门资料→产品部门资料*三、投入产出表的种类和结构(一)投入产出表的种类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按计量单位分:价值型和实物型;按表式结构分:对称型(纯部门)和U-V型;按资料范围分:全国表、地区表和企业表;按时间期限分,静态表和动态表;按考察领域分:产品表,固定资产表、能源表、人口表、教育表、环境污染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