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tteee8 2019/8/22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第五课 第1课时具体内容 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和会写4个生字,读懂古诗的意思。2、 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首古诗。3、 运用学****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有感情的朗读教学难点运用学****古诗的方法,理解诗屮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主互助学****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流程师生活动个人空间集备智慧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图片)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2、 解诗题、知诗人。二、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1、 学生试读,纠正字音,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3、 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二、?借助“注释”或工具$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2、 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质疑。四、读后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可在学****小解决。3、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4、 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1) 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低)(2) 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H;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小结: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3) 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教学流程师生活动个人空间集备智慧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而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五、 品读欣赏,积累诗句1、 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1) .看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