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巴奴姆效应”的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巴奴姆效应”的启示.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8/22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巴奴姆效应”的启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东省临沂第九中学洪善理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我们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中恰当运用心理效应,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教育工作的艺术性,而且也会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然而,教育心理学又告诉我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无法避免地存在着一种心理距离,这成为了我们实践教育活动的一道屏障,如何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出发点。实践证明,一位称职的教师必须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原理,其中把心理效应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就心理效应中的巴奴姆效应给我们教育教学中的启示总结几点浅显的体会。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试验: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声称自己是占星术家,能够遥测每个不相识者的性格。广而言之后,信件纷至沓来。这位心理学家根据读者来信寄出了数百份遥测评语。有二百多人回信感谢,称赞他的遥测准确,十分灵验。谁料心理学家寄出的竟是内容完全相同的标准答案:“您这个人非常需要得到别人的好评,希望被人喜欢和赞赏,不过并非每个人都如此对您;您的想象力丰富,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其中也包括—些脱离现实的幻想;您想做成很多事情,身上蕴藏的潜力无穷,相比之下,已经发挥出来的却不多;在某种情况下,您会产生烦恼,甚至犹豫动摇,但到关键时刻,您的意志还是坚定不移的……”这样的评语怎会不“灵验”,因为谁不想被人喜欢和赞赏?谁不会有美好的憧憬?谁会说自己的潜力已充分发挥?所以,这种几乎适合任何人的评语每个人都会乐于接受。心理学家把人们乐于接受这种概括性的性格描述的现象称为“巴奴姆效应”。(注:巴奴姆是美国19世纪一名著名的马戏团主持人,他把博物馆、动物园、马戏团结合起来,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演出团体。因他所创建的团体演出内容包罗万象而深受大众喜爱,于是心理学家就借此来指称虽包罗万象、有褒有贬,但又普遍适应用任何人的算命术)。“巴奴姆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不管他们如何表现,在其内心深处总多少有点积极向上的念头,教师的责任在于对每一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点燃学生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激发他们潜在的能量,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启示一:重建新的“智力观”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潜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这种“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在智力认识上的巨大冲击,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新的“智力观”。传统的智力理论将智力解释为一种以语言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所以,世界各国的教育重点被定位于追求优异的语文和数学表现。“多元智力理论”则强调,智力的本质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