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小区智能化招标书.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区智能化招标书.doc

上传人:kh6797 2019/8/22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区智能化招标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标书招标人:xxxx时间:,已落实3投标有效期 60 日历天(从投标截止之日算起)4投标保证金数额拾万元人民币(银行汇票、电汇)投标保证金缴纳时间5投标文件份数书面投标文件要求正本一份,副本三份(正、副本均为投标文件全套),并同时提供电子标书。投标文件其他要求书面投标文件的商务标部分与技术标部分须分别装订。投标文件需采用A4纸装订(个别图表除外)并标注页码。语言和币种分别以中文和人民币为准。6投标文件提交截止时间2012年4月27日16时00分投标文件提交地址7开标时间2012年4月27日16时30分8联系方式传真:0518-81889093第二部分项目概况及技术要求一、概述 本工程位于XXXXXXX,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XX平方米,其中住宅部分占地XX平方米,商业部分占地XXX平方米。住宅部分总建筑面积约XXX平方米,其中地下人防总建筑面积约XX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约XX平方米商业部分方案正在设计,其总建筑面积为XX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XX平方米(商业部分方案正在审批中)。本项目共计建筑物 XX幢(其中住宅多层XX幢,高层XX幢);建筑结构为: 多层框架,高层剪力墙。本项目住宅部分规划建设机动车停车位约1584个,其中地下约1065个,半地下约227个,地面约292个,非机动车停车按照规划设计要求。本项目已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共分四期开发建设。第一期工程计划于2012年10月竣工并交付使用;整个建设项目计划于2014年12月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考虑小区住户的不同需要,用较低投资去营造一个较高的智能安防小区,并把小区智能化系统真正融入小区建筑主题中去,是本项目智能化设计的总要求。同时因分期开发,对每一期的工程交付后,智能化系统要能够独立运行,且能与已建成能并网共同运行。二、工程设计要求针对秀逸苏杭小区的具体情况,本次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招标包含以下子系统:(一)周界防越报警系统(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三)可视对讲系统(彩色)(四)电子巡更系统(五)车辆管理系统(六)公共广播系统(七)LED公告屏系统(八)门禁一卡通系统(含信报箱)(九)小区智能化管理中心(十)小区智能化系统综合布线上述系统包含一层阳台、窗台防盗系统、煤气报警系统、紧急呼叫物业管理中心功能、单元门与物业控制中心可视对讲及开门功能、通过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达到提升小区人文生活气息、提高小区安全防范能力、美化便利小区公用设施功能、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加大小区对外沟通手段、展示小区对外形象和改善小区居民生活环境的目的。三、系统设计标准、系统设计要求和设计目标(一)系统设计标准为国家相关专业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JGJ/T16-9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施工图集》GJBT-471《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设计规范》GB50198-9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小区智能化电气设计施工图集》99X601《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97X700《楼宇对讲电控门通用技术条件》GA/T72-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JG化32/D01-200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DB32/366-199《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智能化系统示范公寓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秀逸苏杭小区总平图、鸟瞰图、景观图、地下人防平面图。(二)系统整体设计要求1、考虑了智能化系统的整体集成性,在现有的基础上预留系统将来的扩展空间,保证今后增值服务的可靠实施。2、系统采用的部分软件、硬件产品,应为今后系统的升级、维护提供了可靠保障,免除了客户的后顾之忧。3、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可行性和适应性系统要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可能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系统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先进性和成熟性系统设计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能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开放性和标准性为了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必须追求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