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XX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XX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案例.doc

上传人:ttteee8 2019/8/23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XX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案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三制^体验式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九山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申良智活动背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非常失落地说:“为什么给学生讲了那么多道理,学生还是不懂事,我们做得那么多工作难道是白费吗?”很多家长无奈地说:“孩子对上网、玩游戏都是无师自通,可简单的家务却不会做,甚至觉得大人做家务是应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认真反思了我们的德育工作。结果发现,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更多的是靠在课堂上说教和学科教学来实现,学生的道德观念停留在简单的认知层面,没有认同感,更不容易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接受的是“关于德育”的教育。在德育目标和内容上,动辄就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大而空的现象。在德育活动组织上,很多活动都流于形式,或“毕其功于一役”,仅仅体现在几个特定的日子,这都是功利性的德育活动,与德育的目标相悖。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思想道德的形成将奠定孩子做人的基础。因此,有必要进行小学生德育方法的探索与研究,解决由于上述现象造成的德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差,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脱节,知行不一等问题。在“生活过程德育化、德育过程生活化”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思想指导下,我们认识到,德育工作必须逐步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变静态的书本知识讲解为现实生活道德问题的重演,注重道德技能训练,注重培养道德思维与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三三制”体验式德育模式。具体做法(分为四个方面)。(一)遵循规律,合理确定不同学段、不同层面的德育目标和内容我校提出了构建德育内容体系的理念,即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设计德育内容,形成一个有层次、有梯度,既有所区别、又相互包容的内容实施体系。工作中,我们区分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三个不同层面,重新确定了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和内容,这即所谓的“三三制”。在三个不同学段,我们把小学六年的德育目标确定为“六个会”,即低年级“学会适应、学会独立”,中年级“学会文明、学会交流”,高年级“学会担当、学会感恩”。在三个不同层面,我们把德育目标确定为“三个好”,即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少年。在这一总目标的引领下,学校首先在全体教职工和部分家长中开展了最佳“三位一体”的体验式德育项目评选活动,广泛征集了教职工和家长的意见。然后分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精心梳理凝练活动项目,设计了内容关联、层次不同的具体的德育内容(见附表),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品德养成阶梯式上升、逐步积累的特点。如“每月三精彩”活动,低年级是自觉参加班级文明学生评选活动,中年级是做一天红领巾监督岗监督员,高年级则是参评“精彩有我”十佳故事评选,从参与,到亲自做,再到写反思,训练难度不断加大,学生品质也会随之逐步提升。同样是低年级的文明礼貌教育,在学校的要求是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家庭是初步学会文明做客、礼貌待客,学会打电话,在社会则是尊敬长辈,遇见熟悉的人要热情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