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历史上真实的闯关东.doc

格式:doc   大小:7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上真实的闯关东.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9/8/24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上真实的闯关东.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上真实的闯关东从两兄弟到千人村当年,相当一部分人闯关东选择了水路,从山东出海,漂到大连,再从现在的旅顺、金州海岸上岸,然后北上寻找肥沃的土地。因此,在“闯关东”过程中,大连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在大连市旅顺口区,有一个叫周家崴子的村庄。村里人绝大多数都姓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老祖宗——周成文。经过几代繁衍,周成文的后人们,把这个原本只有两户人家的村子,变成了一个有两千多人的大村。如今,村民们已脱离了祖宗们的农耕生活。在这里,记者找到了该村的族谱修订负责人周纯官。周纯官住在一栋三层小楼里,小楼的建筑风格类似欧式别墅。周纯官笑称:“村里现在以加工业为主,开了不少工厂,村民们的腰包都鼓鼓的。跟老祖宗那时候比,俺们现在都是有钱人。”周纯官点燃了一根香烟,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他沉思着,打开了一段尘封两百多年的记忆——公元1715年,也就是大清王朝的康熙五十四年,登州府(今山东蓬莱及其周边地区)门楼村的周德新、周德纯兄弟,由于生活贫困潦倒,无奈之下,决定离家“闯关东”。“关外有黄金、有沃土、有人参、有貂皮。”这话让周氏兄弟听着,实在诱惑。于是,两人凑了一笔路费,找到了一条小渔船,准备从海路前往关外。那个时候,没有任何机械化船只,没有***导航系统,没有雷达,没有探照灯,甚至没有可以休息的船舱,有的只是小舢板,还有船老大多年的航海经验。出海前,周家兄弟并不知道面临的将是一场生死冒险——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自清朝入关起,有不少乘船“闯关东”的人,由于海风的变化,漂流到了朝鲜、日本等地;至于覆舟于海上者,更是难以计数。大海是无情的,海浪随时可以把船掀翻在海里,甚至只是一次普通的季风变换,也可能让周氏兄弟永远无法回到老家。但他们已经抱定了必去的信念,几次乞求船老大,“即便死也值了,只要把我们送到关外。”船老大被感动了,在一个夜深风高的黑夜,他们悄悄地驶离了登州府码头。命大的周氏兄弟,平安抵达了大海的北面——旅顺口。当周家兄弟饥寒交迫地踏上旅顺口的沙滩时,他们有了一个新的称谓——“海南丢”(在山东省的胶东一带,人们把坐船去关外谋生的叫做“上海北”;而在大连,人们把通过海路“闯关东”的人称为“海南丢”)。周氏兄弟随后就落户在了旅顺口的夏家村,娶妻生子,男耕女织,到老含饴弄孙。如果按照这样的生活轨迹来看,也许周家兄弟的“闯关东”之路过于平淡。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周氏兄弟的冒险天性,在他们的孙子周成文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公元1776年,周成文带着妻子曲氏,来到了周家崴子。那时的周家崴子,甚至算不上一个村落,只有一家蔡姓居民住在那里。于是,周成文就与妻子在这里定居下来,开荒、种地、生孩子。一直到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周成文有了5个儿子和10多个孙子,一个大户人家就这样形成了。周纯官保存了一份当年的分家书,上面写道:“周成文,因家口甚多,居住不便,情愿各人分居,周光中分到二间草房……嘉庆十四年十月廿二日”。当年周成文仅用短短两百多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