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谈谈一般湿地公园及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规划特点1谈谈一般湿地公园及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规划特点国家湿地公园指依照相关程序申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特别是具备在国家范围内湿地资源的独特性、稀缺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的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可持续性:实例1: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四周群山环绕,构成独立封闭的高山盆地水系,为高山地堑湖。面积458平方公里,是一个融碧湖、湿草甸、高山、冰川、森林、草原为一体,集雄、奇、幽、秀、旷诸美于一身的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的高山湖泊,这在世界范围也为罕见。园内具备以湖泊湿地为主的,湿地、森林和草原三大生态系统,其特殊的生态、生物多样性景观,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是开展科研教学的天然基地。实例2:洛阳江河口湿地公园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地处泉州湾的内湾,惠安县西南部;是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分类系统,属于河口湿地为主的湿地类型。重点保护对象为涉禽、红树林、湿地。实例3:李恰如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之中,历史名山西倾山重要支脉李恰如山横亘全境。境内有洮河(不冻河)、延巴两大河流和多条支流和泉水,水源充足,牧草丰盛。李恰如山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437km²。这里山上积雪如砌,终年不化,耀日生辉,气象万千,山麓灌木丛生,山下苍翠葱茏,云蒸雾蔚;天蓝如染,山青如涂。李恰如国家湿地公园既是科考、野营、登山的重要场所,又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地域文化突出性、特色性:实例1: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自古以来就是塞种、月氏、乌孙、突厥等古代民族游牧射猎、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必经之所。从元代开始,赛里木湖又成为远征将士和骆驼商队由天山北路出入伊犁河谷,东去长安、洛阳,西往波斯、罗马的必经之地。区内民俗文化独特,人文古迹色彩浓郁,环湖有多处乌孙墩墓、石圈墓,成吉思汗西征时建有成吉思汗点将台,清代乾隆年间在湖心岛建有靖海寺、龙王庙等古迹。历代文人墨客对赛里木湖多家赞赏,唐太宗李世民留有“乳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的诗句;禁烟英雄林则徐当年被谛戍伊犁途经赛里木湖记述其“波涛涌激,似洪泽湖”,清代大学士洪亮吉赞美赛里木湖为“成西来之意境,世外之灵壤”。赛湖地区主要居住的草原民族有蒙古族和哈萨克族。蒙占人的传统节日有小年和大年以及麦德尔节等。小年在灶神龛前,供牛羊肉、瓜果、酥油等“祭灶”;大年即春节,又称过白节,把正月称作“查于萨拉”,即“白月”。蒙古族认为白色最吉祥。实例2:洛阳江河口湿地公园地处惠安泉州湾热闹之地,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名胜荟萃,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拥有“中国魅力乡土民风名镇”和“全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惠女风情”被列入全省五大旅游品牌之一;雕艺文化和建筑艺术交相辉映,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艺术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特别是惠安女特殊服饰色彩与样式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服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一带的男子多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惠安女自然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开公路、修水利、种田地、补渔网、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真可谓全能媳妇。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不仅成了一道独特民俗景观,更为泉州湾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实例3:李恰如国家湿地公园是三江源生态自然保护区的腹地和青海生态保护最好的草原;周边藏区环绕,是典型的蒙藏文化融合地区。蒙古族占93%,俗称“河南蒙旗”。这里是青海蒙古族最为聚集的地区;是青海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李卡如”为蒙藏混合语。“李”为藏语,意为龙、龙王,“卡如”为蒙语,意为酥油桶,借指各种状物。该山有许多乳白色石柱,据此,“卡如”可引申为石柱、白玉柱,因而该山可意译为“龙宫玉柱山”或“龙女玉宇峰”。语言混用,甚至服饰也混穿。这里的蒙族人基本上身着藏袍,信奉藏传佛教。佛塔佛寺比比皆是。、独特性:实例1: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区内厚重的人文历史景观是学习研究西部历史文化变迁的理想场所。区内典型的湿地景观、迷人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开展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