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游记》的现代传播
为什么《西游记》历经千年依然青春焕发?为什么相比《红楼梦》《三》在学术研究方面过于沉寂,在受众方面却又最老少咸宜、流传最广、衍生文化最多?它恐怕是四大名著中最具普适性的一部。
一《西游记》与传统美学
宗教性
喜剧(悲剧、正剧)
雅俗共赏(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传奇性幻想性
传统现代后现代
优点: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有理想追求、到西天取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从来没有动摇过。
缺点:是非不分,盲目慈悲,慈悲到了糊涂的境地。又固执迂腐,显得懦弱无能。
优点:憨厚老实,既勤劳、朴实、善良、有本领,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不忘取经大义,是取经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缺点:好吃懒做,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有时爱撒个谎,又自私狡黠、贪图小利;既心胸狭窄,一事当先,先顾自身。
沙僧循规蹈矩、一本正经、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小心谨慎、明哲保身,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恩怨分明、诚实不欺,执着事业、信念坚定,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肠,他是道德之典范。他也是取经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是粘合剂,又是调和剂。是一位君子。
二、《大话西游》与后现代美学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戏仿——
《重庆森林》中有这样几句台词,“如果记忆也是一个罐头的话,我希望这罐罐头不会过期;如果一定要加一个日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这几句台词到了《大话西游》中变成,“如果上天能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的话,我一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前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讨厌严肃说教)、言语习惯(比如汉语、
粤语、英文夹杂的香港作风),和生活痕迹(孙悟空拿牛魔王的钢叉烤鸡翅膀,有着港人做烧烤聚会的印象),
解构
观音:孙悟空,你这个畜生,你本来答应如来佛祖护送你师傅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你居然串通牛魔王来吃你师傅,你知道不知道你犯下了弥天大罪?
悟空:少罗嗦,你追了我三天三夜,因为你是女人我才不杀你,不要以为我怕你了!
唐僧:悟空,你这样可以这样跟观音姐姐讲话呢?
解构——
这部作品解构了时空关系、师徒关系、生死关系、爱情关系、人神关系
师徒关系:
权威---唐僧---罗罗嗦嗦的可笑的无力的“政治老太太”
唐僧从得道高僧一落千丈而成为一只婆婆妈妈叽叽歪歪的“苍蝇”……
悟空应该是个脚踏七彩云的盖世英雄;至尊宝的身份是强盗。这个“盖世英雄”可以掉进粪坑,可以坐地学狗叫,可以向人屈膝大叫“英雄不要杀我”,
孙悟空乃唐僧之徒,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在影片中,孙悟空可以用唐僧换取娇妻,唐僧对至尊宝的教育可以是一首令人捧腹的“Only You”,至尊宝忍无可忍时可以“O你妈个头”将唐僧打倒,尊师如父的传统在搞笑中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