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遗传学名词解释(同名3812).docx

格式:docx   大小:4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遗传学名词解释(同名3812).docx

上传人:yzhfg888 2019/8/24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遗传学名词解释(同名3812).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遗传学名词解释(同名3812)遗传学名词解释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相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反应规范:指某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中所显示出的表型变化范围,即基因型决定着个体对这种或那种环境条件的反应。表现度: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外显率:指一定基因型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预期表型的比例,一般用百分率表示。表型模写:指环境改变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会类似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不完全显性:又称半显性,其特点是杂合子表现为双亲的中间性状。镶嵌显性:特点是在后代的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上分别表现出双亲的表型。并显性:特点是在后代个体的同一组织同一空间表现了双亲各自的特点。致死基因:指能使携带者个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互补作用: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独立的等位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着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或者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的类型称为互补作用。积加作用:是指由几个非等位基因共同决定着某一性状的表现,并且每一个基因都只有部分的作用,其单独存在时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重叠作用:是指多对非等位基因的显性基因只要存在任何一个,都能表现出同样的表型,只有当显性基因都不存在时,才表现出另一种表型。修饰基因:有些基因本身并不控制生物性状的表型,但它可以影响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这些基因称为修饰基因。上位效应:是指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作用于一对性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遮盖作用,随着后者不同而不同的现象。起遮盖作用的如果是受显性基因的控制,则称为显性上位效应,如果起遮盖作用的是受一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则称为隐性上位效应。染色体作图:研究连锁基因间的排列顺序和距离通常要分析减数分裂的产物,采用测交方法可以通过表型直接检测出基因交换类型。常用的方法有两点测交和三点测交。基因组图谱:可以分为四类,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序列图谱,基因图谱。遗传图谱: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基因和遗传标记在具体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图称为连锁图谱或遗传图谱。物理图谱: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切成片段,再根据重叠序列确定片段间连接顺序以及遗传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的图谱。序列图谱:DNA序列分析技术是一个包括制备DN***段化、碱基分析及DNA信息翻译的多阶段的过程。通过测序得到的基因组图谱为序列图谱。基因图谱:是在识别基因组所包含的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基础上绘制的结合有关基因序列、位置及表达模式等信息的图谱。遗传重组获取外源遗传物质途径:转化、接合、性导和转导。转化:细菌通过细胞膜摄取周围环境中DN***段,并通过重组将其整合到自身染色体中的过程,称为转化。接合:是指通过雄性供体细胞和雌性受体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使遗传物质从由供体传递到受体细胞,并发生遗传重组的现象和过程。F因子:某些品系的供体性质是由一个性因子和致育因子所决定的,一般用F来代表,简称F因子。F’因子:形成部分染色体DNA与F因子的DNA形成的杂合环,或是带有部分染色体DNA的F因子,称为F’因子。性导:以F’因子为媒介,将供体细胞的部分遗传物质导入受体细胞形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成为性导。转导: